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咽癌切除后修复喉咽腔的一种方法朱利相,张秀慧,骆兆平喉咽癌切除喉咽腔成形的方法众多。我们在1980~1982年间,采用颈部垂直矩形皮瓣重建喉咽腔5例。认为本术式比肩胸皮瓣修复方法简便,便于掌握和推广。比常用颈部水平长方形皮瓣面积大,血运好,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2.
3.
鼻腔及鼻窦出血性息肉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及鼻窦出血性息肉135例临床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王秀云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骆兆平1963~1990年,我们收治135例鼻腔及鼻窦出血性息肉。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为11~82岁,<30岁者72例(53.33%)。病程1周至9年,1...  相似文献   
4.
鼻阻力测定     
对58例正常人进行鼻阻力测定,正常值平均为4.15cmH_2O/l/sec,标准差为1.28cmH_2O/l/sec,鼻腔有阻塞症状和体征者鼻阻力增加平均为13.49,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阻力减低,均值为1.5。与正常人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面神经的肿瘤可生长于面神经的不同部位。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高,且早期诊断困难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美尼尔氏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在国外开展外科治疗较早,并不断有新的手术方案提出。据Torok(1977)统计1951~1975年间国际上报告手术治疗的论文即达257篇。兹特收集文献,将手术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一、迷路破坏性手术:此类手术操作比较简便,危险性较小,适用于单侧患耳、发作频繁、听力丧失严重者。 (一)迷路凿开术:Mollison(1931)首先采取乳突径路,暴露出外半规管,于砧骨短突内上方开窗,向迷路内注入酒精以破坏膜迷路。术后眩晕消失而听力亦多完全丧失。Day(1946)改在外半规管开窗内插入电凝针,进行1~3次电凝,同时由助手观察眼震由刺激性转为麻痹性为止,注意不使发生面肌抽动。治疗94例,2例并  相似文献   
7.
对31例腭裂患者行声阻抗检查,发现中耳病变和咽鼓管功能紊乱发病率较高,异常的鼓室功能曲线占65.57%,有55.67%耳的鼓室压力处于-100mmH_2O 以上,耳镜检查发现鼓膜病理变化为77.42%,声反射引出率占46.77%,年幼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长组。随年龄增长,咽鼓管的平衡功能改善,A 型曲线增加。  相似文献   
8.
咽后脓肿     
咽后脓肿不是一个少见的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化脓性与结核性二种;前者占大多数,多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由于咽后脓肿,特别在乳幼儿可引起一些较为凶险的并发症,如窒息等,因此,耳鼻喉科医生对本病基为重视。本文是我院自1952年7月至1957年6月五年间所见到之咽后脓肿共33例,其中急性化脓性者26例,结核性者7例。今对这33例作一分析并略加叙述如下: 一、病原:急性化脓性者多数因为鼻、咽、耳部的急性感染引起咽后淋巴结的化脓病变所致;也可能因岩骨尖端的化脓或咽旁脓肿的扩展进入咽后间隙而成;更有因异物或枪弹等外伤所致。特原性者一般指结核性脓肿而言,大都由于淋巴结结核性病变或颈椎  相似文献   
9.
对30例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进行DNA图像分析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测定。结果显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DNA含量(13.8233,12.2144),AgNoR数目(10.973,11971),CEA阳性率(70%,75%)及ER阳性率(70%,4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期大于5年者DNA含量、AgNOR数目和转移灶CEA阳性率显著低于生存期小于5年者,而转移灶ER阳性率在预后良好者显著高于预后差者。接受放疗者预后转好(P<0.05)。提示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原发灶和转移灶对判断预后意义更大;对预后指标较差者应加强放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物实验对半面痉挛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以明确神经异常纤维间传递或/和异位兴奋的发生部位。采用后颅窝手术径路开放动物桥小脑角后,在面神经根部放置硅胚夹,造成面神经纤维脱髓鞘,术后三周对面神经及其核团进行电生理及病理检测。发现面神经脱髓鞘部位可成为纤维间传导的主要部位。同时面神经核团出现结构变化和兴奋性增强,并对逆行电刺激产生泛化。提出在半面痉挛中可能存在着跨神经元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