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联分析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它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正常对照群体,因为存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群体间的差异会导致假阳性结果。近来,人们通过分析一些与疾病不相关的遗传标记在两组人群间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判定样本间的层化程度,以鉴定疾病关联结果的真实性。祖先信息标记(ancestry informative markers,AIMs),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个遗传性聋伴前庭功能障碍家系的表型特征,并探讨该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对门诊发现的1例渐进性聋伴眩晕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病史资料采集、常规检查、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为冷热水试验。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进行全部编码序列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共4代28人,现存3代26人,主诉听力障碍者4人,耳聋患者均为正常女性后代中的男性,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特征。耳聋患者出生时听力正常,6~10岁出现听力减退,并同时出现眩晕,走路不稳感。其中2人听力快速恶化,言语能力差,纯音测听为双耳对称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另外2人表现为高频下降型听力曲线。4名耳聋患者前庭功能低下或丧失。家系成员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本研究家系为非综合征型聋并前庭功能异常的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特征规律,遗传方式最终确定有赖于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该家系患者高度一致的表型特征提示为单一基因致病,但筛查目前与这一表型相关的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未发现突变,可能存在其他与这一表型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线粒体基因组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在中国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的携带频率,探讨中国非综合征性聋的分子病因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提取中国人群中22例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患者、158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以及60例非综合征性聋家系先证者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检测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线粒体基因组A1555G阳性患者占所有耳聋患者的4.2%,散发病例组中A1555G阳性率为1.3%,非综合征性聋家系组中A1555G阳性率为13.3%,22例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患者中未发现A1555G突变。结论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的突变发生率略高于以往报道,是非综合征性聋家系中致聋的主要病因之一,这对于中国人群耳聋的病因学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中国人群中20例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患者、136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以及50例非综合征性聋家系先证者,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受检者无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结论中国人群中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率较低,且明显低于线粒体DNA A1555G的突变发生率。通过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癫痫和多发性先天性异常(MCA)等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至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 320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伴或不伴癫痫和MCA患儿,提取外周血DNA,用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酪蛋白激酶γ2 (caseinkinaseⅠ gamma 2 ,CSNK1G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 ,SNPs)位点与家族性热性惊厥的关系。 方法 通过NCBI的dbSNP数据库选择CSNK1G2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检测 5 3例家族性热性惊厥患儿和 10 1名健康对照者的CSNK1G2基因 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 ,并使用EH1.2 0程序构建单体型并以单体型为标记进行进一步的患儿和正常人相关分析。结果  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惊厥患儿和正常人群中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其中 3个位点SNPrs740 42 3、rs2 2 7773 7、rs10 5 9684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家族性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个位点rs2 0 74882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另一位点rs480 682 5因基因频率较低 ,故未作统计。结论 CSNK1G2基因SNPsrs740 42 3、rs2 2 7773 7、rs10 5 9684可能与家族性热性惊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2岁,身高130 cm,体重25 kg.因间断无热抽搐1个月于2010年10月收入我院.抽搐均于白天清醒时出现.表现为双眼斜视、吐沫、左侧肢体发直抽动.呼之不应,持续5~10 min,缓解之后疲乏,醒后反应停,其中1次伴尿失禁.一般情况:平时精神反应尚好,易疲劳,不爱活动.新生儿状况: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新生儿期体健.发育状况:2个月可抬头,6个月可独坐,从小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查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组tRNA^ser(UCN)基因T7511C突变发生情况。方法对30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55例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先证者、131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和53例正常人对照,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检测线粒体基因组T7511C的突变情况。结果全部受检者线粒体基因组未检测到tRNA^ser(UCN)基因T7511C突变。结论本组受检者线粒体基因组无T7511C突变的发生,此结果对临床开展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与家族性热性惊厥(familial febrile convulsions,FC)的关系.方法用关联分析的方法,结合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对来自中国北方的家族性热性惊厥病人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惊厥患儿和对照组中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前期实验位点rs741764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及rs2075604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期选择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的关联分析,除rs741764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进一步用TDT得到3个位点都没有发现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 STK11基因的四个SNPs位点均与家族性热性惊厥不相关,STK11基因可能不是中国北方人家族性热性惊厥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的一类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清,研究证实它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本课题组利用中国人FC家系进行微卫星标记的连锁分析,发现FC与19p13.3连锁并将候选基因定位在D19S591和D19S395之间11.7cm大小范围内。在这一区域内,根据基因功能我们选择NRTN、CAPS、GPX4和CSNKlG2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应用PCR技术扩增其外显子及侧翼区域并进行测序,寻找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