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肺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意义。方法 :分析住院肺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菌谱、耐药性及临床特征。结果 :1肺癌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共 41 2例 ,其中 期、 期明显低于 期、 期晚期肺癌 (P<0 .0 1 )。 2分离细菌 2 93株 ,革兰阴性细菌占 70 .91 %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居前 5位 ,分离率分别为 1 8.77%、1 5 .70 %、1 1 .6 0 %、1 0 .9%、8.5 3 %。 3药敏提示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出现多重高比例耐药。结论 :肺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法测定 32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和氧化酶反应的变化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基础和PMA刺激的胞吐作用均明显下降 (P <0 .0 1) ;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和PMA刺激的反应性氧属 (ROS)产生明显增加 ;重症肺炎患者肺部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ROS增加 ,PMA刺激后相似 ;肺炎的严重性与血液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明显受损 ,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T-bet重组腺病毒(AdT-bet)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dT-bet治疗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正常组(C组)。以卵蛋白(OVA)、氢氧化铝免疫建立哮喘模型,A组激发前尾静脉注射100μL的AdT-bet(1×10^8 PFU/μL),各组激发后肺泡灌洗分析细胞组份,分离肺淋巴细胞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 T细胞比例及表达IFNγ和IL-4的比例,比较各组肺组织学改变。结果静脉应用AdT-bet组与对照组相比:①可明显抑制抗原激发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P〈0.01);②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加了IFNγ的产生;③肺脏淋巴细胞CD4^+ IFNγ百分比及IFNγ^+/IL-4^+明显升高(P〈0.01),而CD4^+ IL-4^+百分比则明显下降;④明显抑制哮喘鼠气道内及肺泡内的过敏性炎症反应。结论激发前静脉用AdT-bet对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表达的T-bet上调Th1/Th2比值,从而调整了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potassiumchannelactivatoronallergen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andairwayinflammationandtodiscusswhichroleitplaysinasthmatherapy-Methods Airwayinsufflationpressure,examinationofinflammatorycellsinbronchialalveolarla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道内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抗原诱导的过敏性气道反应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以卵白蛋白(OVA)免疫建立哮喘模型,在主动免疫及抗原激发阶段气道内应用IL-12,观察肺泡灌洗液细胞成分、肺部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外周血IgE水平变化.结果:(1)致敏阶段应用IL-12可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肺淋巴细胞分泌IL-5,降低血浆总IgE和抗原特异性IgE的水平;(2)抗原激发阶段应用IL-12,可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及增强其产生IFN-γ,但对抗原特异性IgE水平则无明显影响;(3)当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应用IL-12时,可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强IFN-γ的产生,抑制气道内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以及血浆中IgE水平的升高.结论:气道内应用IL-12对抗原诱导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与应用时机有关;为气道应用IL-12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1],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长征医院临床分离的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的基因分型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从医院获得性肺炎下呼吸道分离的57株HA-MRS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多重PCR方法对HA-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标准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HA-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紊、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和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甲基异(哑)唑(TMP-SMZ)]的敏感性.结果 57株HA-MRSA的mecA基因均为阳性,有39株明确分型,其中SCCmec Ⅱ型11株(19.3%),SCCmec Ⅲ型19株(33.3%),SCCmec Ⅳ b型1株(1.7%),SCCmec Ⅳ c型1株(1.7%),SCCmec Ⅳ d型7株(12.3%),未发现SCCmec Ⅰ型和SCCmec Ⅴ型.另有18株(31.6%)mecA基因阳性菌株未能分型.全部57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耐药;55株(96.5%)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株中度敏感,1株敏感;56株(98.2%)对环丙沙星耐药,1株敏感;54株(94.7%)对红霉素耐药,1株中度敏感,2株敏感;47株(82.5%)对克林霉素耐药,2株中度敏感,8株敏感;25株(43.9%)对TMP-SMZ耐药,1株中度敏感,31株敏感;10株(17.5%)对利福平耐药,47株敏感;57株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 上海长征医院临床分离HA-MRSA的SCCmec基因型以Ⅲ型、Ⅱ型为主,除1株携带SCCmecⅣb型的HA-MRSA外,其余56株(包括SCCmec Ⅱ、Ⅲ、Ⅳc、Ⅳd型)均具有多重耐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特征性表现是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或称气道高反应性。从某种意义上讲,BHR的控制意味着哮伊的控制‘”。目前对BHR的研究多集中在受体及炎性介质等方面,对气道平滑肌本身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钾通道激活剂Lemakalim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探讨气道平滑肌钾通道功能在BHR发生中的作用及钾通道激活剂在哮喘防治中的意义。l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1992年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0~43岁,起病年龄5个月至20岁,患病时间2~32年。检测前2个月内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道内应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抗原诱导的过敏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C5 7BL/ 6小鼠经 OVA免疫建立哮喘模型 ,在主动免疫及抗原激发阶段气道内应用 IL- 12 ,观察肺泡灌洗液细胞成份、肺部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外周血 Ig E水平变化。结果 1致敏阶段应用 IL- 12可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淋巴细胞对 IL- 5的分泌以及血浆总 Ig E和抗原特异性 Ig E的水平 ;2激发阶段应用 IL- 12可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 IL- 4、IL- 5 ,增加其产生 IFN- γ,但对抗原特异性 Ig E无明显影响 ;3如致敏和激发阶段均应用 IL- 12 ,则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 IL- 4、IL- 5 ,增强 IFN- γ产生 ,抑制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血浆 Ig E的升高。结论气道应用 IL- 12对抗原诱导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有明显调节作用 ,且与应用时机有关 ,为 IL- 12治疗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Interleukin-12 (IL-12), with the ability of inducing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gamma and enhancing of NK activity and Th1 response, has potent antitumor role and has been used in treatment of tumors[1-7]. Dendritic cells (DC) are the uniquely potent APCs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As adjuvants for Ag delivery, DC pick up Ags in the periphery and carry them to T cells area in lymphoid organs to prime the immune respon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for propa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