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GC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方法 采用GC法.用PEG-20M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 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140%,气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C,不分流进样.以萘为内标.结果 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 mg·ml-1(r=0.9999),胡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 mg·ml-1(r=0.9992);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0%、99.6%.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荆芥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鉴别芦竹根药材中多种生物碱类成分的方法.方法 以芦竹辛和芦竹胺为对照品,采用薄 层色谱法.结果 芦竹根药材薄层色谱图中,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斑点圆整、清晰、分离度好.结论 所建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和耐用性好,为芦竹根药材的定性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颜挺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13-114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儿童的高发病,国外报道90%学龄前儿童、25%学龄儿童有SOM病史,绝大多数SOM可自然痊愈,但有一部分患儿反复发作。如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并予以适当的处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若延误治疗则导致中耳粘连、鼓室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严重影响患者听力。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50例(78耳)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行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听力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宇  田俊  颜挺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04-206
为了解性病门诊就诊女性3种阴道感染情况,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本科性病门诊就诊妇女进行体检和淋病、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及线索细胞检测,并用常规疗法观察疗效。结果在性病门诊,阴道感染比宫颈感染多见,复合感染多见。阴道感染非淋表现不典型,对常规推荐的疗效不理想,阴道感染与性传播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SS)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DTR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DT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FESS治疗,观察组采用RS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流涕、头痛、嗅觉障碍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症状VAS评分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S治疗DTRS患者的效果优于FES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评分,安全性与FESS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空鼻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讨空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0例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并发3例空鼻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结果3例空鼻综合征患者行带蒂腹直肌筋膜肋软骨片下鼻甲黏膜下填充术,全部治愈。结论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并发空鼻综合症发生率虽较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时仍须谨慎,带蒂腹直肌筋膜肋软骨片下鼻甲黏膜下填充术有效改善空鼻综合征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AF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2~4年,治愈14例(占87.5%),显效1例(占6.25%),无效1例(占6.25%).结论 AFS的诊断主要依据CT中多个鼻窦腔实变膨胀,伴有弥散匍行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阴影周边为软组织影,术后病理组织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Charcot-Leyden晶体.手术关键纠正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彻底开放病变鼻窦、清除变应性粘蛋白,术后予免疫治疗、抗真菌治疗及鼻腔冲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