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4岁,发现鼻尖右侧肿物7年.查体:鼻尖右侧近肤色光滑类圆形肿物,质中,直径约1.5~2.0 cm,无触痛,无渗出.患者7年前发现鼻尖右侧肿物,绿豆大小,无疼痛及渗液,当地医院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皮脂腺瘤".半年后在同一部位又长出类似肿物,且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发痒,无破溃及渗出.2008年1月在我院用高功率CO: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作用于人类鼻咽癌细胞株CNE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迁移和侵袭性的改变。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5-ALA-PDT CNE细胞后,不同参数(5-ALA浓度及激光器能量密度)下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变化。并观察不同参数下5-ALA-PDT后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结果 5-ALA-PDT能明显抑制鼻咽癌高分化CNE细胞株的生长。5-ALA-PDT后,当药物浓度和能量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CNE细胞的迁移被抑制。并且药物浓度在饱和量1 mmol/L时,细胞迁移距离与光照时间呈线性负相关(P<0.05)。光动力作用后,CNE细胞的侵袭能力也被抑制,与5-ALA浓度及激光的能量密度相关。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细胞侵袭数与照光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8,P<0.0001)。结论 5-ALA-PDT作用于CNE细胞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抑制,抑制作用与能量密度和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及检测5-氨基酮戊酸(5-ALA)对于人鼻咽癌CNE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 通过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后荧光检测确定适合的培养时间及药物浓度,从而观察5-ALA光动力治疗(5-ALA-PDT)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坏死、凋亡情况,并且通过MTT检测5-ALA浓度及激光器能量密度与细胞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5-ALA与CNE细胞共培养的适合时间为12 h,最大有效浓度1 mmol/L。5-ALA-PDT后能观察到细胞凋亡,能量密度越大,变化出现越早。并且,光动力后早期细胞主要凋亡,晚期细胞逐渐坏死。当激光能量密度不变时,细胞死亡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并不呈线性相关;而5-ALA小于1 mmol/L且固定不变时,细胞生存率随能量密度增高而降低,且呈线性相关。结论 5-ALA对CNE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PDT后的细胞生存率与5-ALA浓度及激光的能量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探索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术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比较造单孔和双孔的疗效差异。方法分析研究药物保守治疗2月且经过反复鼓膜穿刺均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成年患者行鼓膜打孔治疗,单孔组(25例)、双孔组(21例)。统计分析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鼓膜造孔留存时间、鼓室积液清除时间及疼痛量表。结果两组鼓膜造孔均愈合,但双孔组的鼓膜造孔留存时间明显长于单孔组,P<0.001。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90%,但双孔组的治愈率要高于单孔组,P<0.05。两组复发率、感染率、疼痛量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是一种疗效肯定且易于推广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在条件允许前提下,造双孔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鼻前庭良性新生物的病理类型多样,我科运用CO2激光治疗鼻前庭肿物,疗效满意。现将2007年随访的70例病人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Nd∶YAG激光和CO2激光对治疗常年性变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例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15~62岁,平均38岁。病程2~15年,病情分级重度37例,中度43例。激光治疗方法为:充分麻醉后,一组用输出功率15~20W的Nd∶YAG激光光纤线型接触式由后向前烧灼双侧下鼻甲2~3道炭化凹道,再予烧灼凝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包皮过长患者的疗效。方法:尖锐湿疣合并包皮过长患者65例,应用超脉冲CO2激光切除过长包皮。结果:65例中,58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阴茎外形美观。3例术后发生出血。1例包皮切除过多。2例包皮切除过少。1例术后7d部分切口裂开。结论:将CO激光切除过长包皮的方法用于治疗尖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肺炎链球菌自溶素(LytA)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及蛋白纯化。方法 用PCR方法从肺炎链球菌基因组中克隆肺炎链球菌自溶素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 - LytA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使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将获得的蛋白用Western blot鉴定门结果扩增出的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LytA基因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ET32a(+) - LytA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所表达的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为肺炎链球菌自溶素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了肺炎链球菌自溶素基因,并将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为新型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两种激光治疗活动性鼻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比较鼻内窥镜下CO2(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激光和Nd:YAG(Neodymium-Yttrium-Aluminium Garnet-Laser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活动性鼻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3例活动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分别采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进行治疗。观察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部位的活动性鼻出血的疗效。结果 CO2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7%和91.1%;两种激光治疗鼻利特尔区出血和下鼻甲等鼻腔其余部位出血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两种激光治疗活动性鼻出血的疗效,Nd:YAG激光明显优于CO2激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个体化阶梯性药物治疗控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症状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在我院专病门诊接受个体化阶梯药物治疗的AR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普通门诊的AR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初始、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鼻炎控制评分测试(RCAT)进行评估。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TNSS、SNOT-20、RCAT评分在初始和治疗后1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1个月后,2组指标逐渐拉开差距,到第6个月时差距最大。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时,疗效达到最佳状态且保持稳定至随访结束。结论 个体化阶梯性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常年性AR患者的主观症状,尤其是鼻部相关症状,并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