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 ms)较对照组(5.67±0.24 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 波Ⅰ潜伏期(1.85±0.18 ms)、波Ⅴ潜伏期(5.98±0.19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 ms、5.82±0.24 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 ms)、波Ⅴ潜伏期(6.09±0.25 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 ms、5.99±0.24 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 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 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 ms)较对照组(0.15±0.10 ms)长。ΔⅠ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50名(100耳)听力正常者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65例(130耳)进行常规频率纯音测听,依据常频段测听结果,将糖尿病组分为听力正常组30例(60耳)和听力异常组35例(70耳)。各组分别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扩展高频听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引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听力正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6 kHz开始下降,糖尿病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2.5 kHz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正常=9.03,t 异常=8.59,P 均<0.05)。年龄是影响扩展高频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 扩展高频测试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约两千万名,按国内外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1‰~3‰计算,每年将新增加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约2~6万名.儿童时期的听力损失可造成言语发育迟缓,严重者导致聋哑,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 =-3.601,P =0.001;A波t =-2.829,P =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6.
7.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依赖于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在对无残余听力耳聋患者的术前评估中,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能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较常规的听力学测试更具有优势。本文针对该技术在特殊病例人工耳蜗植入及术后调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单侧聋(SSD)患者健耳听力情况,分析影响其听力下降因素,为SS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SSD患者健耳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SSD患耳病程长短不同分为0~6个月组(14例)、>6~12个月组(17例)、>12~18个月组(15例)、>18~24个月组(26例)、>24~30个月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0例(60耳)听力正常人(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15.7±4.1 dB HL)为正常组,10例(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0.5~2 kHz气导平均听阈35.7±8.4 dB HL)为病例组,均进行非镇静ABR测试和镇静ABR测试,比较两种ABR的潜伏期、波间期及反应阈。结果①正常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8±0.25、3.96±0.18、6.10±0.33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62±0.18、3.76±0.20、5.78±0.45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1.98±0.32 ms,Ⅲ-Ⅴ2.13±0.37 ms,Ⅰ-Ⅴ4.05±0.0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0±0.02 ms,Ⅲ-Ⅴ1.98±0.25 ms,Ⅰ-Ⅴ4.02±0.1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非镇静ABR波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71±0.29、4.06±0.08、5.90±0.18 ms,镇静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分别为1.72±0.14 ms、3.76±0.25 ms、5.77±0.59 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18±0.47 ms,Ⅲ-Ⅴ2.03±0.27 ms,Ⅰ-Ⅴ4.15±0.58 ms)与镇静ABR各波波间期(Ⅰ-Ⅲ2.00±0.10 ms,Ⅲ-Ⅴ1.98±0.39 ms,Ⅰ-Ⅴ4.12±0.38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非镇静ABR与镇静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镇静ABR测试结果与镇静ABR无差异,且波形分化好,易辨别,可方便、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密度脑电配合汉语言多特征复合刺激范式探究健听者对汉语言各元素偏差刺激所引发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特征,探索健听者对汉语言不同元素的感知差异。方法 设计并编写汉语言多特征复合刺激范式,采集22例健听者对汉语言声母、韵母、声调、声强和声长偏差刺激所引发的脑电数据,分析MMN波形特征,并对波幅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时域分析发现,汉语言的韵母、声母、声强偏差刺激可以引出明显的MMN波形,而音调引出的MMN较弱,声长偏差刺激没有引出明显的MMN。汉语言不同元素偏差刺激引出的MMN潜伏期(P=0.044)及波幅(P<0.001)存在显著差异,韵母(180 ms)偏差刺激引出的MMN潜伏期显著小于声强(224 ms)(P=0.006),声长(-0.004μV)偏差刺激引出的MMN波幅显著小于声强(-1.81μV)(P<0.001)。结论 健听者对汉语言不同元素偏差刺激所引发的MMN波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对汉语言不同元素的感知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