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5例侵犯皮肤的颈部巨大恶性肿瘤行肿瘤根治术,应用VSD覆盖创面(治疗组)。术后持续给予665~798mmHg负压引流72h,然后改用间歇负压治疗(负压治疗5min,间歇2min)。术后7~14d停止负压封闭引流,如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创面植皮术,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则再次行VSD覆盖创面治疗1周后,行创面植皮术。另选取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颈部肿瘤切除加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2~4h,平均3h;出血量为300~800ml,平均500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8h,平均6h;出血量为500~1200ml,平均800ml。治疗组15例患者共接受17例次VSD创面治疗,经治疗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并完全覆盖颈动脉等重要组织结构,术后1~3周创面顺利植皮,植皮愈合率为947%。对照组中1例出现移植皮瓣坏死。结论 VSD用于颈部巨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减少交叉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患者易耐受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区位置深在、结构紧密、解剖及毗邻关系复杂。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区影像解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多层螺旋CT已经成为极为必要的检查手段。这一区域肿瘤最主要的影像表现是颈静脉孔扩大。  相似文献   
3.
与乙状窦相关的螺旋CT影像三维定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岩骨后人路手术及手术中准确定位与乙状窦相关结构提供影像解剖依据,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螺旋CT颅底三维重建而无颅底疾病的成年人数据资料119例(238侧),其中男80例(160侧),女39例(78侧);年龄19-69岁.在ADW4.2重建工作站上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出轴位和冠状位图像,通过旋转显示出所要测量的解剖结构.定量测量与乙状窦相关的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分析性别和侧别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及各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将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的尸头标本和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数据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解剖结构间螺旋CT影像的定量测量以(x)±s(以下同)表示,乙状窦沟宽(11.14±2.13)mm,乙状窦沟深(6.04±1.67)mill,乙状窦沟底至乳突外表面的距离(9.74±2.95)mm,乙状窦沟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12.98±2.71)mm,后半规管最后部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9.87±2.60)mm,后半规管最后部至岩骨后壁的距离(3.18±1.30)mm,外半规管长轴后端至岩骨后壁的距离(5.46±1.38)mill,外半规管长轴后端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13.17±2.59)mm,外半规管至颈静脉球窝顶垂直距离(6.69±3.08)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窝最短距离(5.32±2.13)mm.CT测量结果与文献中尸头标本和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乙状窦沟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与外半规管至颈静脉球窝顶的垂直距离、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窝最短距离、乙状窦沟底至乳突外表面的距离呈现出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284、0.145、0.208,P值均<0.05).结论 利用多平面重建,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结果可以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间的距离;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颞骨的解剖特征和变异,从而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依据.乙状窦前置时,乙状窦更易发生外移,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更短;乙状窦前置的程度与颈静脉球的高度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针对活体行CT多平面重建图像的定量测量在后岩骨手术入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手术相关的乳突气化、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高位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螺旋CT颅底三维重建而无颅底疾病的成年人数据资料119例(238侧),在ADW4.2重建工作站上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出轴位和冠状位的图像,定量测量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将测量结果与已有的在尸头标本上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统计乳突气化分型、乙状窦前置及各型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多平面重建定量测量结果与对应的解剖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气化型乳突和非气化型乳突组间乙状窦前置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乙状窦前置和正常乙状窦组间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气化型乳突和非气化型乳突组间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乙状窦沟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与外半规管至颈静脉球窝顶的垂直距离、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窝最短距离、乙状窦沟底至乳突外表面的距离呈正相关。结论 CT多平面重建图像的定量测量结果可以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可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非气化型乳突更易出现乙状窦前置和颈静脉球高位,说明乙状窦前置和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与颞骨气化有关;乙状窦前置时,乙状窦更易发生外移,颈静脉球更易发生高位,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更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