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瘤周及瘤内肿瘤组织中淋巴管(D2-40)状况及微血管(CD34)状况的关系,同时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40例标本淋巴管和微血管染色均阳性.瘤周的微血管和淋巴管腔及数量均大于瘤内(P<0.001).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淋巴管面积(lymph vessel area,L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血管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瘤内瘤周LVD:P=0.049,和P=0.012;LVA:P=0.04和P=0.005;MVD:P=0.004和P=0.012,MVA:P=0.038和P=0.0056).D2-40的表达与N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CD34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CD34的表达与D2-4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是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期因素.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表达倾向呈一致性.阻断淋巴管增生的靶向治疗是否具有同抑制肿瘤内血管增生一样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中耳放射损伤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评价在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中中耳功能保护的可能性,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间、化疗、T分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80耳有完整听力学检查材料的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的患者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放疗前后均经耳部检查,电测听及声阻抗测听,放疗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电测听以500,1 000,2 000,4 000 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差,声阻抗根据鼓室图分为A、B、C 3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结果:79耳符合声阻抗分析条件。放疗后62%耳与放疗前保持不变,13%耳得到改善,25%耳恶化。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在恶化耳与其他各组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0耳电测听分析结果,放疗后无变化耳58%,改善耳12%,恶化耳30%。分析剂量因素对声阻抗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平均受照剂量为(5379.81±706.0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照剂量为(4735.72±812.30)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652.86±809.78)cGy;分析剂量因素对电测听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中耳及骨性咽鼓管平均受量为(5229.38±778.1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量为(4719.64±744.82)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702.38±922.21)cGy。统计分析发现3组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T分期变化及1年内或1年后时间分组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而化疗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鼻咽癌3-D放射治疗中,如将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控制在4700 cGy以下,则可明显减少延迟性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中耳鼓室腔及骨性段的保护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性减少。放射性中耳功能损伤发病高峰在1年内,在放疗前具有正常听觉功能者,放疗1年后有更多的机会从放射损伤中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30例60岁以上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术中维持容量平衡,术毕达到拔管标准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并以0.002%硝酸甘油静脉滴注,随后观察拔管期不同时间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吸痰、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及RP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吸痰、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及RPP均显著高于同期观察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可有效预防拔管期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分子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21年6月诊治的小耳畸形患者1 057例(1 063耳),分别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耳廓的对称度、耳廓精细结构显示、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1 063耳手术均成功,耳廓形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对耳廓的7个对称度指标进行评分,均在5分以上;对耳廓的14个精细结构进行评分,945耳(88.90%)≥10分。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00%(978/1 063耳)。同期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高密度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耳再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同期行听力重建术,在再造耳廓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也可以使再造耳廓在形态上更加逼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在鼻咽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鼻咽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06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微血管和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和D2-40同期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肿瘤周边及中心区域微血管和淋巴管分布状况,跟踪随访36~45个月,分析其与鼻咽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微血管和淋巴管染色均呈阳性表达,瘤周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均大于瘤内。单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微血管密度、瘤内和瘤周淋巴管密度与鼻咽癌复发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瘤周微血管密度与之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微血管密度和瘤周淋巴管密度是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瘤内微血管密度高表达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高表达是评估鼻咽癌预后不良的指标。瘤内和瘤周微血管、淋巴管在肿瘤复发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瘤内微血管和癌周淋巴管应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后天性前鼻孔狭窄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8例后天性前鼻孔狭窄患者,均在狭窄的前鼻孔行"Z"成形术,短期置扩张管。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18例患者中主观评定为满意9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1例;客观评定为治愈11例,有效7例,无效为0。结论"Z"成形术是治疗后天性前鼻孔狭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大型手术之一,其主要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二者都能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选择何种麻醉方式最终取决于麻醉团队的判断、外科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选择[1-3]。从术后转归来指导麻醉方式的选择尚缺乏有力的证据[1]。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对比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出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对术后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医生选择何种麻醉方式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木村病患者治疗后的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0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木村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单发与多发、侧别、部位、肿块最大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既往治疗后复发史、皮肤瘙痒、系统性疾病及治疗方式等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相关的指标,用SPSS 21.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14年,59例木村病患者的疾病进展率为37.3%(22/59)。单因素研究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肿块最大径、皮肤瘙痒和既往治疗后复发史这些因素与疾病进展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帮助预测治疗疗效,从而达到个体精准化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喉癌标本中Notch1的表达,同时选取1 5例不典型增生、10例声带白斑、l0例声带息肉标本作对照,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62例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高表达率61.3%(38/62),低表达38.7%(24/62),其高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声带白斑及声带息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 1高表达与T分级、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 5)。单因素分析Notch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高(P<0.05),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多因素分析复发、临床分期及Notch 1表达情况对生存率影响较大,复发、高分期患者和Notch1低表达组生存期短。结论 Notch 1在喉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评估喉癌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