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细菌移位与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成为近10年来研究的重点。肠道细菌移位造成胰腺感染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2〕。作者综合阐述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破坏的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移位的影响;并对细菌移位途径和预防胰腺继发感...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在已知的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应最强,镇痛效价约为芬太尼的5~10倍[1],且起效快、苏醒快.丙泊酚可提供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恢复快、苏醒迅速,与舒芬太尼之间具有药效动力学协同作用[2、3].我们观察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并发症多且复杂 ,病死率很高。从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9月作者共收治经手术和CT证实的≥ 6 0岁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 85例 ,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1 资料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患者 85例 ,男 46例 ,女39例 ,年龄 6 0~ 6 9岁 5 2例 ,70~ 79岁 30例 ,80岁以上 3例。本组平均年龄 (6 8±7 2 )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5 0例 ,占5 8 8%,跌坠伤 32例 ,占 37 7%,打击伤 6例 ,占 4 5 %。入院时GCS计分均 >8分。1 2 血肿部位 额颞部 32例 ,颞顶部 2 6例 ,顶枕部 19例 ,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它们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连续监测32例ICU中脓毒症患者血浆TM和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并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患者的血浆TM及MMP9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发生MODS患者的TM、MMP9水平比非MODS患者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MODS患者中,非生存组比生存组TM、MMP9升高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P<0.01)。结论内皮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在脓毒症MODS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M和MMP9联合应用有助于MODS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P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感染的机理以及几种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犬(n=43)和大鼠(n=12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ANP、中药治疗、双歧杆菌合剂、导泻剂、消化道脱污染(SDD)、生长抑素等8组。实验各组复制ANP模型。采取质粒鉴定、冷冻蚀刻电镜、双重糖分子探针、D-乳酸定量、肠道菌群分析等方法对感染的来和机理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强化治疗和血糖控制对改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代谢和神经系统预后的意义.方法46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 mmol/L)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分别控制在4~6 mmol/L和<11 mmol/L.硬膜外置管动态监测颅内压(ICP)变化,于入院后1周内每日检测脑脊液乳酸浓度和pH值,并行哥拉斯格(GCS)评分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强化治疗显著降低了恢复期脑脊液乳酸浓度和水肿高峰期颅内压峰值,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并缩短了ICU监护天数和总住院时间.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脑外伤后脑脊液乳酸代谢,降低水肿高峰期颅内压,为神经组织细胞恢复提供稳定微环境.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治疗疗程长,且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常迫使患者停用抗结核药并开始护肝治疗,导致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笔者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对初治结核病患者开始治疗前的前瞻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和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分别在实验组(分别以含HCPT浓度为0.008、0.016、0.031、0.063、0.125,0.25、0.5、1、2、4、8、16、32mg/L的培养液培养)和对照组(单纯培养)体外培养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找出HCPT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的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片段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HCPT对HSC-T6细胞和BRL-3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当HCPT浓度>0.5mg/L时,对BRL-3A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增高(P值均<0.05);0.5 mg/L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大,为HCPT对HSC-T6细胞增殖的最佳抑制浓度.0.125、0.25、0.5 mg/L的HCPT作用HSC-T6细胞24h,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46%±2.42%、26.25%±5.65%、47.05%±8.76%,与对照组(4.89%±1.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4,P<0.01).0.5mg/L的HCPT作用HSC-T6细胞24 h,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成团块状,沿核膜排列等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度带形成.结论 HCPT在体外可以明显地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诱导HSC-T6细胞凋亡,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选择经评估适合行局部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8例,使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经肛手套通路的建立:将手套袖口连同扩肛器缝合固定于肛周,再将手套5指经由透明肛门镜翻转出肛门,将超声刀、无损伤肠钳和肠镜镜头分别从3个指套伸入并结扎固定。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制作手套入路装置平均耗时12.5(10.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55.6(30.0~110.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0(3.0~8.0) d,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3例,管状腺瘤2瘤,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锯齿状腺瘤1例,其中2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有肿瘤组织标本边缘及基底部均为阴性。术后2例患者少量便血,随访1~5(中位3.1)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经肛手套通路联合结肠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早期肿瘤具有简单和安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基层医院多年从事腹部超声检查工作,发现多数基层医院医生没有重视胰腺的超声检查,只有极个别情况下才申请做胰腺超声检查,因此,不利于临床综合诊断。现就其超声声像特点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