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8只引种繁殖的雄性SHR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对照1组育至第8周处死;丹参组从第8周给药,丹参粉针剂1g/(kg.d),腹腔注射,用药10周处死;对照2组从第8周开始用相同容量蒸馏水腹腔注射,第18周处死。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和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例(PVCA)。三组间各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与对照1组比较,对照2组的SBP、LVMI、TDM、CA、CVF、PVCA显著增加;丹参组除SBP升高外,余指标与对照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238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前列腺癌临床流行病学情况,对上海市市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进行全人群对照研究。238例前列腺癌年龄构成为:50岁~11例(4.6%),60岁~64例(26.9%),70岁~115例(48.3%),80岁~45例(18.9%),90~93岁3例(1.3%)。肛指检查阳性率65.5%,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占56.3%。临床分期T112例(5.4%),T288例(39.8%),T384例(38.0%),T437例(16.8%)。90例(37.8%)确定有远处转移。220例(92.4%)细胞类型为腺癌。184例患者病理分级1级23例(12.5%),2级73例(39.7%),3级88例(47.8%)。临床分期与肿瘤远处转移率有关(P<0.001)。平均血清PSA为87.3μg/L,与人群对照组及BPH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血清PSA的价值,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胆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为 1997年6月 1日~ 2 0 0 1年 5月 31日期间确诊的、年龄在 35~ 74岁的上海市区 6 2 7例胆道癌新发病例以及按性别、年龄 (5岁一组 )频数配对的 95 9例人群对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饮酒与胆道癌的关系。结果 男性中 ,吸烟对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各组的调整OR均大于 1,现仍吸烟者的调整OR分别为 1.5 1(95 %CI:0 .86~ 2 .6 6 ) ,1.5 8(95 %CI:0 .6 9~ 3.5 8) ;OR随吸烟年限增加和开始吸烟年龄提早有所升高 ,但均未达显著水平。饮酒对胆道癌各组OR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也许与肝外胆管癌、壶腹癌有联系 ,未发现吸烟与胆囊癌的显著性关联 ;未发现饮酒与胆道癌的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4.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总黄酮与内脂。我们使用4家药厂制作的3种制剂(含量相等)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通过观察346例患者服药4周后心绞痛的发作变化,加用相关药物的减停情况,以及心电图ST变化等指标,综合评估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其症状总有效率为91.3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99%,未见毒副反应。说明银杏叶提取物对心绞痛有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1997年6月1日~2001年5月31日期间确诊、年龄在35~74岁的上海市区女性胆囊癌269例以及按年龄(5岁一组)频数配对的538名人群对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与胆囊癌的关系.结果胆囊癌合并胆石症者中,与妊娠次数≤2次者比较,妊娠次数(3次,4次,5次及≥6次)的各组调整OR分别为1.33(95%CI:0.59-2.99),1.34(95%CI:0.58-3.11),1.39(95%CI:0.57-3.43)和2.67(95%CI:1.12-6.41),趋势检验P=0.03.结论多次妊娠可能通过胆石症影响胆囊癌的发生,生育因素导致的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在胆囊癌病因学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与胆道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与胆道癌的关系.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胆囊癌女性20~29岁、30~39岁肥胖组的OR与趋势检验均达到或接近显著水平.与腰臀围比四分位最低组比较,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男女性最高四分位组OR和趋势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青年时期肥胖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腰臀围比也是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Ⅳ期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6月~2001年5月间上海市172例Ⅳ期胆囊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对获得随访的164例的预后与手术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172例中未手术者44例(25.6%),手术者128例(74.4%),其中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术45例(35.1%)、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17例(13.3%)、胆囊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5例(3.9%)和剖腹探查术61例(47.7%).在行根治性切除者中,Ⅳa和Ⅳb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40.7%,明显好于胆囊未切除或单纯切除者,在Ⅳa和Ⅳb期中各有2例存活期超过5年.结论有选择地进行Ⅳ期胆囊癌病例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海市区居民胆道癌病理形态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自1997年6月~2001年5月在上海市区开展基于全人群的胆道癌病例-对照研究,总共收集病理切片1 228例,包括胆道癌487例(其中胆囊癌322例,肝外胆管癌105例和壶腹癌60例),胆道结石和胆囊炎对照病例721例,胆道腺瘤20例,由中、美资深病理医师复查,按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胆囊和肝外胆管肿瘤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结果病理标本以切除标本为主,肿瘤大小为多数小于4 cm,组织学类型中70%以上为腺癌,肿瘤组织学分级以高分化和中分化占绝大多数,TNM分期中0~Ⅱ期的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约占1/3,壶腹癌近2/3.病理复查结果显示诊断过头占1.8%,诊断不足占0.6%,漏诊占0.1%;随访结果显示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胆囊癌40.7%、肝外胆管癌11.1%和壶腹癌26.9%.结论病理复查可以统一诊断标准,提高确诊率,为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和多学科协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只眼)由外伤导致的睫状体脱离患者的B型超声波声像图特点,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证实。结果超声探测发现的8例(8只眼)由外伤导致的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合并眼压降低<8.0mmHg,其声像图表现为整个眼球壁回声增厚,内界回声低。结论B型超声波检查探查声像图结合临床资料,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可提供有用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养阴和络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养阴和络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银杏叶片和六味地黄软胶囊口服,对照组51例子银杏叶片安慰剂和六味地黄软胶囊安慰剂,2组均改善生活方式及予降血糖、降血压等基础治疗措施.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FFA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层,HbAlc≤6.5%的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甘油三酯(TG)分层,TG>1.7 mmol/L 的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加西医基础治疗可使FFA下降,对治疗6个月时HbAlc≤6.5%的患者,即治疗后总体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的患者,加用养阴和络中药治疗能使FFA下降;对治疗前TG>1.7 mmol/L的患者,即治疗前TG较高、符合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加用养阴和络中药治疗可降低F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