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翼腭窝、颞下窝是由骨性结构围成的狭小不规则腔隙,腔隙内容纳神经、血管、肌肉、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等,毗邻上颌窦、蝶窦、鼻腔、颞窝、眼眶、眶下裂等解剖结构.原发于翼腭窝及颞下窝的肿瘤或毗邻结构的肿瘤侵犯累及该区域在临床中不多见,约占头颈肿瘤的0.5%[1].该区域结构复杂、深在,常规方法暴露困难;且由于肿物的挤压作用,区域...  相似文献   
3.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9月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221例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受心率、心律、心率波动幅度和呼吸控制影响,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心率和心率波动的幅度,帮助患者掌握控制呼吸的方法。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影像质量,对冠状动脉CTA成功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37例患者应用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指导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同时对患者术前、术后相关并发症和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5例患者符合手术成功标准,甲状旁腺激素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血磷、血钙均下降(p<0.05).结论.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指导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多排螺旋CT成像质量达到优,比较不同的方法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环径测值的差别,探讨最优测量手段。方法64例重度主动脉辩狭窄患者,分别行二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二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排螺旋CT(MSCT)及三维成像测量主动脉瓣环径。结果64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61例患者行多排螺旋CT(MSCT),一次成功,图像的质量优良,3例失败,1周后重做成功,图像的质量良。MSCT显示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结构,TTE及TEE方法仅提供一个瓣环值。结论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形态,瓣环径的测量应采用三维MSCT方法。MSCT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是保证检查的成功,保证图像的质量的清晰度,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6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故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急救的护理对策.结果 13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结论 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提高因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endoscopic silicone tube intubation,ESTI)与传统盲视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conventional blind silicone tube intubat ion,CBSTI)治疗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 cystitis,CDC)的优劣性。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CDC患者46例,22例行ESTI,24例行CBSTI,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ESTI术后治愈17眼,好转5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88.0%;CBSTI术后治愈14眼,好转6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881,P =0.644)。ESTI和CBSTI的手术时间和术中VAS分别为(10.32±2.30)min和(25.32±4.87)min, 2.02±0.86和4.11±1.4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 =-13.918、-6.012,P 均=0.000)。ESTI的术后并发症更少(χ2=4.878,P =0.027)。结论 ESTI治疗CDC是一种微创且近期疗效高的术式,鼻内镜的可视化是传统置管的优化,有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成人三房心:64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旭春  廖文凌  陈琴  邓慧仪  邱翔  黄京芳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13-1115
目的:评价64层CT在成人三房心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0年3月我院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发现三房心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5~71岁,完全型1例,不完全型5例。采用多种CT图像重组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容积密度投影(VIP)、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对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晰地显示心房内的异常隔膜和隔膜孔以及肺静脉和心房的连接、有无梗阻,显示并发的心脏畸形及冠状动脉血管。结论:64层CT是诊断成人三房心的有效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血管造影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术后评估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26例术后血管造影征象,分析多排CT对该术式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26例患者升主动脉段人工血管、降主动脉段金属支架26枚、支架以远的真假腔及内膜片。共显示24例患者破口共26个,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后内漏2个,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查内漏消失。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疗效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