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超薄钛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超薄钛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排异反应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钛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较大的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鼻内镜手术中预防鼻腔粘连和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选择较易发生鼻腔粘连的Ⅰ型3期、Ⅱ型3期、3型的病例行鼻内镜手术344例(536侧)。设对照组161例(252侧),MMC组183例(284侧)。术后定期随访1年以上。结果:对照组治愈209侧,总治愈率为82.9%,鼻腔粘连25侧,占无效患侧的58.1%,MMC组治愈263侧,总治愈率为92.6%,鼻腔粘连6侧,占无效患侧的28.6%。两组治愈率和鼻腔粘连占无效患侧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局部应用MMC能明显减少术后鼻腔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各省在推进健康教育发展中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分析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健康教育政策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Rothwell、Zegveld软件对政策工具编码分类,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政策年度分布、政策文件类型、政策发布主体、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510份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工具单元分析整理发现,各省综合运用了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3类政策工具,占比分别为68.0%、27.0%、5.0%。政策数量逐年递增,文件类型以通知为主(> 87.7%)。文件内容高频词分析显示,健康教育对象以慢性病患者为主,健康教育方式以宣传教育为主,健康教育内容以生活方式为主,健康教育目标落脚于健康中国建设。结论 健康教育政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现有健康教育政策工具以环境型为主,应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增加需求型、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各类型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丰富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方式和内容,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医院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绵竹市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2月13 日-18日通过微信群发送匿名问卷调查,对其心理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晚期癌症患儿尊严维护的认知及实践体验,为改善晚期癌症患儿尊严维护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3名从事晚期癌症患儿治疗和照护工作的医务人员(8名护士、3名医生、2名安宁疗护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晚期癌症患儿尊严维护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患儿尊严维护现存的多重困境,患儿尊严维护的重要意义,尊严维护实践的推进过程和基本要素。 结论 医务人员应了解晚期癌症患儿尊严维护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动态持续关注患儿病程阶段和家属的医疗决策,并坚持个体化、充分沟通、尊重和人文关怀等尊严维护的基本要素,进一步推动儿童安宁疗护中尊严维护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QTc间期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9 315名40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采用静息心电图仪测量QT间期,Bazett公式计算QTc间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碱性苦味酸法分别测定尿白蛋白和尿肌酐,以尿白蛋白(mg/dL)/尿肌酐(g/dL)比值(urinary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表示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为30 mg/g≤UACR300 mg/g。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QTc间期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9 315名研究对象中,QTc间期延长者共1 407例(15.1%),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共567例(6.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用药史、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混杂因素后,与QTc间期正常组相比,QTc间期延长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增加了37%[优势比(odds ratio,OR)=1.3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1.71,P=0.004]。结论:在中老年人中,QTc间期延长者占15.1%,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为6.1%。QTc间期延长与微量白蛋白尿患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QTc间期延长是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识别QTc间期延长有助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