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降眼压治疗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为NAION的68例患者68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眼压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8例38只眼、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常规行甲基强的松龙200 mg 3 d冲击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300 mg扩血管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视神经营养治疗及颞侧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2 ml.总疗程10d.眼压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噻吗心胺滴眼液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降低患者眼压至≥8 mm Hg(1 mm Hg=0.133 kPa)或降低眼压程度≥30%.对照组不作任何降眼压处理.治疗前后两组患眼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短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治疗前,眼压干预组及对照组OA、CRA及PCA的PSV(t=1.023、1.145、0.569)、PI(t=0.679、0.956、1.634)及RI(t=0.816、1.657、0.9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眼压干预组OA、CRA及PCA的PSV(t=3.150、7.650、3.520)、PI(t=2.420、5.430、7.65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t=5.320、9.640、18.36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OA、CRA及PCA的PSV(t=2.090、-2.550、-2.100)、PI(t=-2.310、-2.230、-4.490)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t=2.970、2.160、2.690)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压干预组OA、CRA及PCA的PSV(t=2.632、2.135、5.364)、PI(t=3.251、2.432、4.243)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t=3.664、2.938、4.32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眼压治疗可改善NAION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视疲劳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956例。用卡洞法确定患者的主视眼,进行视觉优势的确定并进行非视觉优势的原因分析,对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的各视级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右眼主视眼者为702例,占73.4%;左眼主视眼者为254例,占26.6%;视疲劳的原因中屈光不正包括屈光参差、角膜结膜病、玻璃体混浊及早中期白内障、斜视及隐斜4项占总量的50%,不明原因的约占8%;主视眼非视觉优势是引起视疲劳的重要因素,在本组中主视眼非视觉优势总计588例,占总视疲劳患者的61.5%,屈光不正包括屈光参差、角膜结膜病、玻璃体混浊及早中期白内障是引起主视眼非视觉优势的主要原因;主视眼及非主视眼的视力呈弧形分布,低视力级(0.5视力以下)及高视力级(0.9视力以上)的病例数(眼数)相对较少,0.6~0.8视力级的患者总计为1104只眼,占总数的57.74%,提示在0.6~0.8视力级视疲劳有高发趋势,0.8及以上视力段的主视眼非视觉优势眼为958只眼,约占总数的50%,此阶段的视力差表现的较为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主视眼的视觉优势明显差于非主视眼(P<0.001),主视眼的非视觉优势在视疲劳的发生中有着临床意义。结论主视眼非视觉优势与视疲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荣脉散"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病变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4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20例20只眼,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28只眼,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荣脉散"。治疗前后予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患侧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观察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各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OA、CRA及PCA的PSV、PI值增加,RI值降低,治疗组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荣脉散"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病变的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分型、分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浆病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目前公认的病因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功能受损所致。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及治疗设备的更新,目前对中浆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仍无针对病因的特效方法。自95年起,我科采用中医分型、分期治疗中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缘血管网切断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沙眼、热烧伤、感染、外伤等原因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35例(36只眼)行角膜缘血管网切断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合并角膜溃疡6只眼,合并角膜白斑3只眼;新生血管累及角膜中央区有6只眼,旁中央区8只眼,周边区12只眼,角膜缘区10只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眼部自觉症状、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原有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得到控制,角膜透明性有所提高。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5只眼(41.6%);复发5只眼(13.8%)。结论角膜缘血管网切断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无明显副作用,能减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虽然临床上对此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但前房出血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对眼功能的严重损害仍是临床医生始终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前房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面探讨其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外伤性前房出血是指挫伤使虹膜与睫状体撕裂发生出血,血液积于前房。前房出血在临床上常可分为原发性前房出血及继发性前房出血。  相似文献   
7.
自 1999年开始 ,我科用自制前房注吸分体系统在小切口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术式 16例病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老年性白内障 16例 (2 2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2只眼 ) ,女性 7例 (10只眼 ) ;年龄在 4 5~ 70岁 ;视力最差手动 /眼前 ,视力最好 0 .2 ;光定位确切 ,红绿色觉可辨 ,无眼部并发症。二、手术方法1.自制前房注吸分体系统 :前房注入系统 ,用 12 #输液针管 ,自针柄部截取约 0 .5 cm,使前头制成钝形的斜面直针管 ,管外制成环形的螺纹 ,使其输入前房不易脱出 ,连接输液瓶 ,悬挂于距手术台约…  相似文献   
8.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索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结果 8例患者中5例视力分别从术前的无光感、50cm指数、眼前手动、眼前内上角光感、0.04到术后的0.1、0.1、0.06、0.08、0.1:其余3例仍无光感,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较好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对手术疗效非常重要。手术前无光感或伤后较长时间,也不应该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估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传佳的泪液缺乏性干眼患者16例(29只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以观察该手术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术后16例(29只眼)术区无明显的畸形,下睑形态无改变,2例患者于术后2~3周线节外露,1例患者于术后1周线结部位红肿,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泪小管阻塞效果确切,留线13例患者(26只眼)1~3个月泪小管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均好,手术成功率89.66%(χ2=94.32 P= 0.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OSDI平均值分别为35.32±2.41、19.86±8.07及17.97±7.93,BUT平均值分别为(3.71±0.66)s、(6.02±2.34)s及(7.56±2.33)s,SIT平均值分别为(4.03±0.75)mm、(6.60±2.16)mm及(6.43±2.11)mm,3项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11例23只眼干眼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88.46%(χ2=85.23,86.15 P<0.05 ).结论 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简单经济、实用有效、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