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沟通技巧在改善医患关系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医患关系不协调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就始于沟通。因此,探究有效的医患沟通,赋予更新的含义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是转型期的形势使然,而且是构建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8—2020年武汉市单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发生趋势。方法 根据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采集2008—2020年湖北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监测数据,筛选武汉市户籍的单胎产妇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的出生缺陷分布情况与发生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1145单胎围生儿,其中出生缺陷患者1526例,发生率为11.64‰。武汉市总体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8年的20.62‰显著下降至2018年的8.3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7.9%,该趋势在2018年出现拐点,但2018—2020年的上升趋势不显著。武汉市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1.96‰)、多指(趾)(1.78‰)、外耳其他畸形(1.57‰)、并指(趾)(0.72‰)、唇腭裂(0.5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由2008年的2.84‰下降至2020年的1.43‰,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8%;外耳其他畸形发生率由2008年的4.50‰下降至2020年的0.10‰,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9.3%。结论 2008—2018年武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降低,但2018年之后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虽然逐年下降,但稳居出生缺陷顺位第一位,仍然是防控的重难点。此外,需要关注高危人群的出生缺陷防控,做好孕前保健与优生指导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老年患者的急性期躯体症状特征及治疗后转归,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对老年患者躯体症状的鉴别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抑郁发作、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老年患者(≥60岁)69例,62例完成12个月随访。分别在基线、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及12个月末随访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病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SSS-S)评估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12个月末随访时增加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抑郁发作期躯体症状发生率100%,胃肠道症状(91%)、头晕头痛(65%)、心血管症状(58%)等最常见;SSS-S评分在治疗2周末和4周末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13.6±3.2),(12.4±2.8)vs.(17.1±4.8),P0.05]。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SSSS评分改善与HAM A评分改善以及躯体病影响生活程度正向相关;康复期躯体症状残留与焦虑程度正向关联(OR=2.13,P0.05),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无关联。结论:抑郁障碍住院老年患者在急性期存在丰富的躯体症状,有效抗抑郁治疗后躯体症状随着抑郁病情改善而减轻,康复期仍有躯体症状残留。躯体病影响生活的程度和焦虑症状是躯体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BAC加入到美国3M第八代全酸蚀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改性粘接剂。将保存于百里香酚溶液中的10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10组(n=10),A、A1组:0.25%BAC;B、B1组:0.5%BAC;C、C1组:1%BAC;D、D1:2%BAC;E、E1:对照组。A、B、C、D、E组试件进行剪切强度实验(SBS)并统计断裂模式。A1、B1、C1、D1、E1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μTBS)并统计断裂模式。结果:在剪切强度和微拉伸强度实验中,处理组的强度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D1组与B1组、C1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均以混合断裂为主,其次是粘接面断裂,内聚断裂最少。结论:全酸蚀粘接模式下,在树脂粘接剂中添加苯扎氯铵并不能改善牙本质与树脂的远期粘接强度,这可能是由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受损导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研究发现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1]。如果孕妇本身存在某些遗传或免疫缺陷,或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龄、子痫前期等,均可使其血栓形成倾向增加。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作为常见的一种易栓症目前仍未被充分认识,对于妊娠期妇女来说,随着妊娠进展,其凝血和纤溶系统在一个新的水平达成平衡以保护机体,孕妇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血栓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胆道良性疾病。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很困难,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经历反复多次手术治疗仍难以获得满意效果,如何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受到不少胆道外科医生和肝胆管结石患者的青睐,并且逐渐占据肝胆管结石治疗的一席之地。对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0月用奥德金治疗糖尿病足 11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人按美国ADA诊断标准确诊 ,共 114例 ,经我院确诊合并糖尿病足 ,随机分 2组 ,对照组 45例治疗组 69例。其中治疗组男 44例 ,女 2 5例 ,年龄 61~ 73岁 ,平均 (63 2± 2 8)岁 ;对照组男 3 0例、女 15例 ,年龄 60~ 74岁 ,平均 (66 1± 4 3 )岁。症状、体征、病程与观察组无差异。平均糖尿病病程 (12 2±2 4)年。其中病变部位以足趾为首位占74 1% ,其次为足背 ,足底。病程按Wangwr标准分级 ,Ⅰ级 2 5 /114 …  相似文献   
9.
肌肉痉挛常发于血液透析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如生理盐水输注、暂停透析等常无法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严重者需终止透析治疗而造成透析不充分或引起其他并发症.穴位按摩作为中医治疗的代表方法,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应用于治疗血液透析肌肉痉挛中,相对于传统方法显示出明显优势.本文通过对十余篇近几年关于穴位按摩在治疗血液透析肌肉痉挛方面的文献资料及相关著作的分析归纳,结合本科室治疗护理的应用实践,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治疗血液透析肌肉痉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对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3次WBC低于3.0×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住院患儿95例,予CSF 75 μg一次肌注后1 d、3 d分别检测观察WBC、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变化.结果 应用CSF 1 d后WBC、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3 d后其值略有下降但仍维持正常水平.结论 CSF能促使WBC、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临床安全可靠且减少感染的发生,无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