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大量问世及制作成本下降,3D打印作为当今制造业前沿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过程尤其是外科专业,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目前主要应用于假体制造及植入、术前规划、模型重建和技能训练及教学等方面。通过定制个性化植入物及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通过术前规划及模型演练降低手术副损伤。近年来,组织工程学、活体组织器官的复合打印技术作为3D打印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论文主要讨论3D打印技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扩大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上气道高反应性(upper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局部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等,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除了传统的免疫学理论外,还存在神经免疫机制。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AHR...  相似文献   
3.
鼻高反应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目前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症状可以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通过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评价标准、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尤其随着对TRP香草酸受体1(TRPV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其主导的神经-免疫调控网络对于鼻高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多种药物通过靶向TRPV1,对鼻高反应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映出TRPV1诱人的临床转化前景。然而,目前对于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就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论著摘要 有报道称嗅觉能够影响人的性行为,而人的年龄与性行为呈现出负相关,即性欲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本研究旨在初步评估健康人群中嗅觉敏感性和性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确立人的嗅觉能否影响性欲,以及年龄相关性的嗅觉减弱是否与老年人的性欲降低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生物钟是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周期性变化而进化出的内在机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CRD)是变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其可能通过影响黏膜(或皮肤)屏障及系统免疫反应,进而改变靶器官的生理病理活动,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可缓解变应性疾病的进展。本文聚焦于CRD在2型炎症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重点探讨CRD对以变应性鼻炎(AR)、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为代表的2型炎症变应性疾病的影响,并试图从生物钟角度探讨2型炎症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6例AR合并哮喘且均经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以及哮喘控制量表(ACT)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VAS评分和RQLQ平均得分术后6个月(10.00±4.22、32.58±15.31)、1年(8.35±6.88、28.62±12.06)、3年(7.46±4.22、28.69±5.66)均显著低于术前(24.34±8.66、59.81±21.20);ACT评分术后6个月(22.65±1.52)、1年(22.27±2.27)及3年(22.85±2.38)均高于术前(20.92±2.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AR合并哮喘患者疗效显著且持久,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用药量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复杂,神经-免疫机制是其重大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接受来自外周的免疫炎症信号,将其整合并传出至外周靶器官,实现对免疫系统的精准调控,这构成AR的中枢-外周双向网络。支配鼻腔黏膜的神经末梢接受外界刺激后释放神经肽,与肥大细胞(MC)、嗜酸性粒细胞(EOS)、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等核心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构成AR发病的外周神经-免疫网络,P物质、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介素U(NMU)、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AR的神经-免疫机制以及神经肽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床非特异性冷热刺激诱发无变应原者上气道高反应表现、加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症状,依赖现有免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上述问题在临床顽固存在但尚无有效解决方案。瞬时受体电位(TRP)在上气道高反应(AHR)疾病中的发现为其提供了新思路。神经-免疫通路是AHR发病机制的重要构成,TRP的表达和激发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研究最终会阐明此类症状具体的发病机制,成为未来临床治疗及干预的新方向。本综述突出了AHR神经免疫通路发病机制的重点构成及相关TRP通道的作用,且TRP亚家族TRPV1及TRPA1相关阻滞剂正逐步进入临床,TRP亚家族TRPV4、TRPM8有望成为药物研究新热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