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移植要取得进展,就要深入研究移植后的再血管化[1].我们以腺病毒为载体,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然后与颗粒脂肪混合移植,充分发挥MSCs多项分化潜能和HGF强大的血管效应,旨在为颗粒脂肪移植建立新生血管诱导生物组织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携带目的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静脉移植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损伤体内的分布.方法:分离培养MSCs,用Ad-GFP转染MSCs,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A组,10只)、即时复苏组(B组,10只)、假伤组(C组,5只).A、B两组大鼠背部造成Ⅲ度30%烫伤,制备A组为延迟复苏模型,B组为即时复苏模型,同时制备C组为假伤模型,经股静脉移植转染Ad-GFP 48 h后的MSCs.24 h,7 d后取小肠、肝脏、肾脏、烫伤皮肤创缘等组织,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体内的分布.结果:MSCs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细胞数可达(1~2)×1011个,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MOI=100时,Ad-GFP转染MSCs效率可达86.4%.经股静脉移植24 h,在延迟复苏组烫伤皮肤组织创缘,小肠黏膜广泛可见绿色荧光,而在肝、肺等器官少见,即时复苏组荧光以烫伤皮肤创缘分布为主,小肠黏膜较少,假伤组中绿色荧光分布以肝脏为主.延迟复苏组小肠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即时复苏组和假伤组(P《0.05),而延迟和即时复苏组皮肤创缘荧光强度又强于假伤组(P《0.05).结论:导入目的基因可能不会改变MSCs归巢特性,并将为后续启动基因治疗烧伤延迟复苏后的损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甘草次酸低剂量(25μg/g)、中剂量(50μg/g)、高剂量组(100μg/g)4组。每组分别以相应剂量甘草次酸灌胃,于给药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甘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球蛋白、总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肝脏脏器指数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转氨酶、清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蛋白和总蛋白在给药30周及停药4周时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剂量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观测时间点,各组间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结论:不同剂量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但长期用药可因其免疫抑制作用而致球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脂肪颗粒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Ad—HGF转染雄性Wistar大鼠MSCs,测定转染效率与感染上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用雌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Ad—HGF组(B组)、MSCs组(C组)、Ad—GFP感染MSCs组(D组)和Ad—HGF感染MSCs组(E组),每组30只。各组均匀振动5分钟,将颗粒脂肪移植于自体背部皮下;移植后3、5、7、14、28、60d,每组各取5只大鼠脱颈处死,取出移植物;测体积、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HGF表达和血管生成。结果积分吸光度=100时,Ad—GFP转染MSCs效率可达89.6%;移植后3、5、7、14d,E组移植物中HGF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移植后5、7、14、28、60d,E组血管数量也多于其他各组(P〈0.05);28d和60d时,E组脂肪颗粒体积保持率明显好于其他4组(P〈0.05)。结论携带HGF基因的MSCs在移植物中能够持续表达HGF,有效地减少脂肪颗粒移植后的吸收,从而提高移植颗粒脂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4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进行常规鼻内镜检查,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良好,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模型,观察其听力学改变和耳蜗及听神经的病理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皮下注射牛坐骨神经髓鞘碱蛋白、完全弗氏佐剂和生理盐水;对所有实验动物在免疫前、免疫结束后1、2、3、4、5、6周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检查。各绀随机抽取2只动物,2.5%戊二醛活体灌注后处死,电镜下观察听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的变化。结果髓鞘碱蛋白免疫后的动物共37耳/20只成为模型动物,听神经近中枢段在给药后1周均出现脱髓鞘病变,给药后第3周达到高峰,随后自行缓解,在第6周基本恢复;神经末梢和毛细胞突触间隙结构上无明显变化;模型动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在实验第1周时增高,然后逐渐恢复;Ⅲ波潜伏期在实验第1周时延长,实验期间无明显恢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给药1周后于0.5、1.0、2.0kHz降低,瞬态耳声发射给药1周后所有频率均降低。结论免疫性脱髓鞘模型有听神经近中枢端脱髓鞘改变和毛细胞损伤,其听力学改变和听神经病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 d以内的突发性聋患者,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2组:血浆蛋白原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 g/L,36耳)和血浆蛋白原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 g/L,20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0.56%(29/36),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有效率为25.00%(4/16),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纤维蛋白原正常组(P<0.05)。结论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 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