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内筛前神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178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 1995年 6月以来我科采用射频电刀切开鼻中隔前顶处黏膜及软骨膜 ,以期切断筛前神经鼻内侧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 178例 ,随访 2 4个月 ,取得了满意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78例 ,均符合 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其中男 141例 ,女37例 ;年龄 17~ 6 0岁。病程为 1~ 2 0年。其中有长期经多种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者。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以含有 2 %麻黄素的 2 %地卡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着重于双下鼻甲及鼻丘相对应的鼻中隔前部位。采用SHP Ⅰ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 (…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电动切割钻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桂球  熊国军 《广东医学》1999,20(9):707-708
目的 改进鼻息肉及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的史赛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电动切割钻手术器械对106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施行手术,其中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87例,单纯息内磨除19例。结果 全自动电动切割钻具有准确、安全切除病变组织,保护正常粘膜和重要结构;它的连续吸引可以保持术野清楚。本组要6个月~1a随访,87例功能性鼻窦镜手术Ⅰ期治愈率为80%,Ⅱ期治愈率为11%,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粘膜纤毛变化。方法: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粘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5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粘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粘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乳化法制备的5-FU明胶微球,用成二醛在异丙醇介质中固化,得到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良好,5-FU含量40%~47%,包封率80%~94%,体外释放试验72h累计释放90%左右。紫外光谱扫描发现5-FU可与甲醛结合,结合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可导致药物包封率大大降低,提示5-FU的微球或微囊均不宜用甲醛固化。  相似文献   
5.
6.
熊国军  程宇慧 《耳鼻咽喉》1997,4(5):292-295
选择性动脉注射抗癌药微球的方法称栓塞化疗,因其具有阻断肿瘤供血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及延长药物活性的双重作用,故对治疗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本文采用颈外动脉分支注射顺铂白蛋白微球和5-Fu微球的的栓塞化疗方法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共10例,取得显著效果:10例中有1例肿块完全消退,9例肿块部分消退(肿块缩小在30 ̄70%);有4例随后施行了根治性手术。随访时间最短26个月,最长44个月,到最后随访时间为止,  相似文献   
7.
8.
带血管蒂肌皮瓣在头颈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肌皮瓣在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和适应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额瓣、舌骨下肌皮瓣、斜方肌皮瓣、胸大肌皮瓣等四种带血管蒂肌皮瓣,为31例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大片缺损,实行一期整复与重建。结果 31例中1例(3.2%)肌皮瓣全层坏死;3例(9.7%)皮岛皮肤部分坏死,但肌层存活,换药后自愈;肌蒂下血肿3例(9.7%);深部感染4例(12.9%)。本组病例Ⅰ期成活率87.1%(27/31),Ⅱ期成活率9.7%(3/31)。30例重建术后行40Gy-70Gy放疗,未见肌皮瓣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26例随诊6个月以上,术后3~5个月肌皮瓣均有轻度萎缩,其中胸大肌皮瓣肌蒂萎缩较明显,外表颜色接近正常,腔内皮瓣衬里逐渐黏膜化发展。18例追踪3年以上局部功能和形态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4种带血管蒂肌皮瓣制作简便,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放疗耐受力,临床应用主要根据肿瘤部位、缺损范围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蓉  熊国军 《广州医药》2004,35(5):41-43
目的 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黏膜纤毛变化。方法 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32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和妥佳注射剂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黏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2例中30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黏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黏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49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8例。采用4种手术入路。结果 全部患者肿块均完整切除,肿瘤的复发率18.4%(9/49),其中良性肿瘤复发率9.8%(4/41),恶性肿瘤复发率62.5%(5/8);术后并发症17例(34.7%)。结论 咽旁间隙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脑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肿瘤的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