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 63例患者按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利培酮组(33例)和奋乃静组 (3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BPRS、MMSE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在治疗前后BPRS评分均具显著性差异(35. 6±7. 3, 27. 3±6. 1,P<0. 01) (34. 9±6. 5, 28. 1±5. 7,P<0. 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MMSE有显著性差异(13. 7±9. 1, 19. 5±9. 4,P<0. 05),两组间在治疗后BPRS无显著性差异(27. 3±6. 1,28. 1±5. 7,P>0. 05),而MMSE和TESS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与奋乃静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奋乃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切口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4例 (股骨干6例、胫骨干 5例、胫腓骨 3例 )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随访 12例 ,平均 10 .5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胫腓骨为 11周、股骨为 18周。结论 小切口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2年开始,我们采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方法,为17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人进行引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例病人,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48.7岁。结核性心包积液10例,肿瘤所致心包积液7例。病人均行心包穿刺引流术,留置导管平均保...  相似文献   
4.
杜敏  姜亚平  林力 《医药导报》2005,24(5):415-4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低剂量组(服用阿司匹林,75mg·d1)和高剂量组(服用阿司匹林,150mg·d1)各100例,随访观察3组患者服药2a内脑梗死的病情变化。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随访的2a中,分别发生症状性脑梗死23,16,19例。症状性脑梗死致死亡各3例。两给药组与对照组疗效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给药组之间疗效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75和150mg·d1不能降低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进展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模型,对几种常见祛风湿类中药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与待测药物预孵1小时,加入刀豆蛋白A刺激剂继续培养,总计培养72小时后收获细胞,进行MTT染色,以酶标仪进行测定.结果:放线菌酮对T细胞有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4.01×10-4mol/L,五种祛风湿类药材对小鼠T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加皮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可以把应用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作为药物抗炎活性筛选的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6.
7.
邓庆旺  林力 《中国校医》2019,33(5):376-378
目的 观察小儿疝气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8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8例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疝气的患儿为研究组,对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儿术中出血量(3.2±0.7)mL,少于对照组的(8.1±1.3)mL;研究组切口(1.1±0.2)cm,小于对照组(2.7±0.5)cm;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2.1±0.8)d,短于对照组的(3.6±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1%;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疝气临床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低,平均住院时间短,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引起儿童和成人类固醇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近20多年来,西方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FSGS发病与足细胞缺陷有关,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该病治疗难度大,只有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缓解.本文就FSGS的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包含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类机体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总称。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给社会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非编码RNA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仍未阐明。现着重阐明非编码RNA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与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肾上腺素致大鼠慢性血瘀证模型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连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构建慢性血瘀证模型,通过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进行模型判断,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检测大鼠血浆代谢物,通过数据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在不同切变率下均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加(P<0.01),代谢组实验结果显示血瘀证模型组在牛磺去氧胆酸、硫酸吲哚酚、苯硫酸酯和α-亚麻酸等17种差异代谢物上与正常组区分明显。结论:肾上腺素致慢性血瘀证大鼠体内的胆汁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和能量代谢均受到较为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