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或继发于鼻咽部、中耳腔的结核病灶较为少见,两处并发更不多见。但结核病在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生于耳鼻咽喉科的结核病例也渐多,其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耳鼻咽喉科医师应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以助早期鉴别诊断。我科于1998年11月收治鼻咽结核合并中耳结核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组织修复和纤维化,以及调节炎性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哮喘气道结构变化中TGF-β作为重要的致纤维化和免疫调节因子而起作用,但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还存在不少争论,有待于研究其在A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寻找AR发病不同阶段TGF-β作用的特异性靶点,为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GF-β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在气道重塑和AR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特征以及伴随疾病.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主诉鼻塞、流涕、喷嚏和鼻痒症状中至少有2个症状的门诊患者5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体征和变应原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其中NAR患者206例、AR患者350例.通过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信息、鼻部症状、伴发症状和各种合并症等,采用记分法评价症状严重程度.以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R患者的平均(x±s,下同)年龄(31.8±16.7)岁,高于AR患者的(26.3±14.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001);而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73).在各种临床表现中,NAR和AR患者鼻塞症状出现率(分别为89.8%和9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6,P=0.611),但AR患者的流涕、喷嚏、鼻痒、眼痒、流泪、喘息和咳嗽症状出现率均明显高于NA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且这些症状(咳嗽除外)在AR患者中尤为严重,其症状评分明显高于NA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R和AR患者中大多数为中-重度持续性,分别占67.0%和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 =0.264).AR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明显多于NAR患者(分别为12.6%和2.4%),NAR患者合并高血压明显多于AR患者(分别为7.3%和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R和AR是两类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疾病,两者的合并症也存在某些差异,故值得进一步加强对鼻炎表型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进行标准化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12个月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7年0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首次进行SLIT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治疗12个月的依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中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ImmunoCAP100E系统,检测99例CRSwNP患者和59例CRSsNP患者的血清EC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84例比较。结果 三组间血清E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SwNP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其是中-重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ECP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CRSwNP组与CRSsN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与中-重度患者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在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均发挥了作用,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炎性指标ECP的血清浓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97年,Fuller和Gibson将益生菌(probiotics)定义为一类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1].之后,益生菌的概念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最常见的益生菌,一些其他种类的细菌和某些酵母菌也具有益生菌的特性.它们可通过竞争性黏附,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生长繁殖,对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以及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均起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证实了益生菌或其成分及代谢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且临床试验也证明某些种类的益生菌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这使得利用益生菌进行变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可能[3-6].本文就益生菌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以及对变应性疾病的防治作用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南京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谱及患者既往诊治状况,剖析AR的临床诊疗中的存在的问题。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st test,SPT)确诊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计781名确诊为AR的患者参加了问卷调查。按照ARIA指南分类,患者以中重度持续性患者(66.84%)和中重度间歇性(24.58%)为主。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依次75.05%和73.74%;烟曲霉菌29.05%,动物毛8.57%,交链孢霉菌8.01%;少见的变应原及阳性率分别为:豚草4.47%,艾蒿5.4%,特异性青霉2.79%,禾本科2.23%。最常见的为合并两种变应原阳性。70.99%患者曾行药物治疗,最为常用的药物为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物,比例分别为39.18%和32.09%。其中,14.0%患者几乎整年每天都用药物治疗,有65.1%例患者仅在有症状时才每天用药治疗;20.9%的患者仅在需要时的某些特殊时间使用药物治疗。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变应原免疫治疗的普及率很低,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患者患病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8月在门诊首次确诊的NAR患者111例与AR患者112例,通过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经过及患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对于AR而言,NAR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NAR的好发年龄为21~30岁,而AR的好发年龄处于11~20岁.在18岁以上成年人中,NAR和AR患者的平均年龄((-x)±s)分别为(38.6±14.5)岁和(32.8±1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24).NAR在30岁前以男性居多,30岁后则女性病例数上升;而AR患者在20岁前以男性居多,20岁后则以女性多见.NAR在冬季高发(χ2=27.57,P=0.000),AR则高发于春季(χ2=13.75,P=0.003);冬季NAR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AR(χ2=12.34,P=0.000).在相关环境因素中,居住地或工作场所靠近交通干道者NAR的发病风险是AR的1.94倍,而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位于建筑物底层或每天日照<2 h者AR的发病风险分别是NAR的1. 77倍和1.91倍.当患者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时,可使AR的发病风险升高至NAR的2.14~4.06倍.NAR患者自报的发病诱因主要为温度变化(56.3%)、经常上呼吸道感染(52.8%)、气候改变(32.4%)和刺激气味(31.1%)等,但与AR患者比较,这些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R与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分布,个人和家族过敏史,以及某些与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急性鼻窦炎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鼻窦在解剖上毗邻眼眶,鼻窦急性感染可能突破解剖屏障向眶内发展。因抗生素普遍使用,鼻窦炎眶内并发症较少见,但仍可见于抵抗力低下的儿童出眶内蜂窝织炎,甚至形成眶内脓肿,但同时并发肾小球肾炎的情况较为罕见。现报道急性鼻窦炎并发肾小球肾炎及眶内脓肿1例,简述其多学科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热处理及酶裂解的肠球菌faecalis FK-23菌株(简称LFK)和经热处理的肠球菌faecium sp.TN-3菌株(简称TN)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阳性对照组、LFK组、TN组、阴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建立AR小鼠模型,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LFK组和TN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益生菌制品对小鼠进行经口灌胃,每次0.5 ml(60 mg),每日1次,共计42 d;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经灌胃干预后第21、27、35天小鼠搔鼻和喷嚏次数.第42天取小鼠鼻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①在27 d,LFK组小鼠的搔鼻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P=0.028);在35 d,LFK组、TN组小鼠的搔鼻次数(f值分别为3.75和3.06,P值分别为0.005和0.011)和喷嚏次数(t值分别为2.56和3.35,P值分别为0.038和0.01)均明显减少,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42 d,小鼠鼻黏膜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LFK组、TN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44和2.97,P值分别为0.014和0.025),但两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2.54和3.39,P值分别为0.044和0.015).③在42 d,LFK组小鼠的血清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和IL-4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N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为(27.07 ±3.83) pg/ml,明显高于LFK组的(14.83 ±0.9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16),但与阴性对照组的(37.12±1.65)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343).TN组小鼠血清IL-4水平为(34.48±7.53) pg/ml,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的(58.68±6.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但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0.22±1.7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21).TN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LFK组(Z=2.72,P=0.03)和阳性对照组(Z =2.30,P=0.029),而IL-4水平(Z=2.12,P=0.034)以及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Z=2.31,P=0.02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R小鼠模型,经口给予益生菌制品LFK或TN均可减轻鼻部变应性症状,减少鼻黏膜组织的嗜酸粒细胞浸润.TN具有显著的调节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的作用,且对抗原特异性IgE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