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对其致病菌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导致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迁延。随着细菌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关扁桃体感染L型细菌、厌氧菌而致病的报道不少。为了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课题,笔者对5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摘除扁桃体后进行了细菌学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良、恶性肝病中的鉴别和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585例肝病患者,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法检测AFP-L3及AFP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AFP和AFP-L3%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的Z值分别为-3.808、-6.937、-8.811、-8.916,AFP-L3%的Z值分别为-4.972、-8.668、-10.080、-9.490。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阳性值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根据ROC曲线,得出AFP的cut-off值为20 ng/ml;AFP-L3%的cut-off值为10%。AFP-L3%的敏感性为76.4%,特异性为80.6%,Youden指数为0.57。AFP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63.3%,Youden指数为0.34。从Youden指数可知,AFP-L3%是比AFP更好的诊断肝癌的指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中,AFP-L3%与AFP水平无相关性(r=0.057,P0.05)。结论 AFP-L3在良性、恶性肝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一定程度上优于AFP。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急诊心力衰竭(HF)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急诊室送检的70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HF 195例、非HF 513例)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将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检测结果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组血浆NT-proBNP和cTnI分别为3 718 (1 035~12 258) ng/L、7.18 (2.05~14.16) μg/L,明显高于非HF组[NT-proBNP为145 (30~585) ng/L、cTnI为0.66 (0.06~1.99) μg/L,P<0.01].NYHA Ⅱ、Ⅲ、Ⅳ级HF患者之间NT-proBNP、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和90%,远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对于急诊室送检的疑似HF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标本,及时进行NT-proBNP和cTnI水平的联合检测在HF的诊治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脏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对240例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70例,肝癌术后10例,肝硬化63例,慢性肝炎9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及AFP-L3水平,计算AFP-L3和AFP比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AFP-L3%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88.30%,Youden指数为0.75。AFP的灵敏度为75.68%,特异性为85.54%,Youden指数为0.61。从Youden指数可以知道AFP-L3%是比AFP更好的诊断肝癌的指标。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含量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F值分别为74.45、54.85,P值均<0.01)。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当AFP>400 ng/ml时,AFP-L3%的阳性率为95.23%。AFP-L3%与AF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AFP-L3%对于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比AFP更好的诊断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取10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耳道深部或中耳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08例中培养分离出9 种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85%,金黄色葡萄球菌23.15%, 变形杆菌20.37%, 其他25.92%,混合感染2.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中,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结论:为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取10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耳道深部或中耳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08例中培养分离出9种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85%,金黄色葡萄球菌23.15%,变形杆菌20.37%,其他25.92%,混合感染2.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中,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结论:为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对70例肝癌和7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AFP及AFP-L3检测,探讨两指标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50,女20)原发性肝癌(PHC)血清标本,年龄(22~88)岁,平均(55.0±15.0)岁;随机选取良性肝病70例(男48,  相似文献   
8.
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8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三组。结果:治疗3d总有效率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分别为91.7%、92.9%、41.7%,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6.33,P<0.01)。组间比较显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73、15.90,P<0.01);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与更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9,P>0.05),但显效率(64.3%)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的36.1%(χ2=5.01,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长期的病理变化可使中耳传音机构受到破坏,影响听力,产生耳漏,严重者中耳周围骨质破坏,导致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复杂多变,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使该病的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异。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对108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对其致病菌缺乏了解,就会导致临床上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迁延病情。随着细菌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关扁桃体感染L型细菌、厌氧菌而致病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对5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摘除扁桃体后进行了细菌学检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