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彗星"分析法检测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人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彗星”分析法 ,以尾力距之比 (RTM)作为终指标 ,检测人肺腺癌、人食管鳞癌和人鼻咽鳞癌等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裸小鼠移植瘤组织被消化并稀释成细胞浓度为 4× 10 4ml的单细胞悬液后 ,分成对照组 (0Gy)和不同剂量照射组 ,照射组分别给予 2、5、10和 15Gy的 6MVX射线的冰上照射 ,照射后立即进行“彗星”分析。结果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照射时 (0Gy)的尾力矩 (T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9.11,P <0 .0 1)。不同剂量 (2、5、10和 15Gy)照射后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做校正时的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肺腺癌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显然与临床一般印象不符 ;而经与对照组进行“本底”校正后的R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肺腺癌 ,则符合临床一般印象。结论 ①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尾力矩必须进行“本底”校正 ,即扣除对照组本底误差后的尾力矩才能很好地反映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异。②“彗星”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人体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前放疗对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对照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共210例,9例失随,不包括在此分析中,其余201例均随诊3年以上或到死亡,其中放疗+手术99例(包括15例未完成治疗),术前放疗量40Gy。单纯手术102例。结果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放疗+手术组颈部复发的相对危险性有下降趋势(P=0.157)。放疗+手术组中Ⅰ~Ⅲ期患者的颈淋巴结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Ⅰ~Ⅲ期患者(P=0.0198),后组颈部复发的相对危险性是前组的1.766倍。但Ⅳ期患者两随机组颈部复发率相似。在多因素分析中,只有TNM分期和病理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颈部复发有意义的因素。颈清扫对侧或未清扫侧颈部淋巴结复发是颈部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9%。对侧颈部复发较多地发生于晚期(P=0.020)和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P=0.018)。结论研究表明,术前放疗40Gy对Ⅰ~Ⅲ期患者颈部淋巴结复发控制有效,但对Ⅳ期患者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初程放疗后残存的分次X刀治疗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存肿瘤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残存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推量治疗。1992年福州分期Ⅰ期2例,Ⅱ期29例,Ⅲ期53例,Ⅳa期14例。UICC1997分期Ⅰ期2例,Ⅱa期2例,Ⅱb期27例,Ⅲ期37例,Ⅳa期2l例,Ⅳb期9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总剂量为12~24Gy,分次剂量为4、5、6、7、8、12Gy,间隔1~7d,1~4个中心,60%~90%参考剂量线。结果完全控制95例,无法评价3例,局部控制率为97%。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6%、82%、80%、74%。1、2、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82%、80%、78%、。75%。随诊超过6年的24例中,无瘤生存14例;3例随诊满8年生存3/3,8例满7年生存.4/8,13例满6年生存7/13。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残存肿瘤有肯定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病例能获满意疗效;剂量分割方式有个体化特点;晚期组织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重视肿瘤控制与周边正常组织结构损伤与修复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疗效及放疗在其治疗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4年间我院收治原发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52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18例,手术联合放疗31例(手术+术后放疗24例、术前放疗+手术7例),单纯放疗3例。使用倾向配比评分法对手术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配对分析。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全组5年LC、DMFS、DFS、OS分别为49%、48%、22%、45%。配对后手术联合放疗5年LC 明显高于单纯手术(88%∶43%,P=0.028),但5年DMFS相近(67%∶57%,P=0.955)、DFS相近(58%∶24%,P=0.131)、5年OS也相近(67%∶67%, P=0.727)。术前放疗+手术组、手术+术后放疗组手术切缘阴性率分别为100%和50%( P=0.004)。结论手术联合放疗可提高原发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LC率,术前放疗增加手术切缘阴性率。  相似文献   
5.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 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 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 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 b-Ⅲ区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剂量30.0~52.0 Gy。FSRT准直器2.5~5.0 cm,靶体积0.9~39.6 cm3,分次剂量5.0~15.0 Gy,总剂量15.0~50.0 Gy。1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70%~90%,2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50%。采用4~6个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结果治疗后生存期2~105个月,中位生存期30.8个月。急性神经毒性反应较轻,各有2、1、1例出现Ⅰ、Ⅱ、Ⅲ级晚期神经损伤,无Ⅳ级晚期神经损伤。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行X线FSR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与脑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刀、γ刀应用于临床之后,放射性脑损伤有所增多,进一步研究脑放射损伤的发病机理、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本文作者综述有关进展。一、在体脑组织受照射后凋亡观察采用常压X射线照射8~10周龄大鼠头部,发现:①脑组织凋亡主要发生于室管膜下区,少数出现于胼胝体区,其他区未见凋亡细胞。但凋亡发生的部位还与受照射鼠的年龄有关,生后2天的SD大鼠接受300kVX射线2Gy照射后凋亡细胞主要出现于新皮质的上层、梨状区和嗅内皮质、海马多形细胞层、海马的锥体细胞层、齿状回门部、新纹状体、丘脑、皮质下白质、脑室周围的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腮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13例腮腺淋巴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5个月,所有患者均先行手术+放疗。结果 全组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33岁。确诊时局限于腮腺9例、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均为Ⅰ b、Ⅱ区。UICC2010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1、6、5例。11例患者手术病理标本EBER检测10例阳性。全组无死亡事件,3年总生存率100%,3年无进展生存率76%,3年局部控制率92%,3年无远处转移率84%。结论 腮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率较低,病变与EBV相关,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疗前应除外鼻咽癌转移至腮腺的可能。目前治疗模式是以手术+放疗,总体预后较好,治疗失败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