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TS序列鉴定真菌性鼻窦炎病原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ITS(包括ITSI-5.8 rRNA-ITS2)测序鉴定真菌性鼻窦炎病原的方法.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06-2008年,经临床与CT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并行鼻内镜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270份.所有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压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鉴定和核糖体RNA转录间隔区测序分析,通过方法比较,评价序列分析直接鉴定病原真菌的可行性,同时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病原学特征.结果 在270份标本中,组织病理阳性率为80.0%(216/270),压片阳性率为80.0%(216/270),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0%(143/270),ITS测序阳性率为63.0%(170/270).经培养得到22个种,6个属.ITS测序鉴定32个种.培养与ITS序列种水平符合率为76.1%(102/143).结论 ITS测序可成为真菌鉴定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鼻窦炎细菌生物膜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所取钩突、筛泡或上颌窦黏膜样本是否存在细菌牛物膜及其形态特征.方法 本实验共取鼻内镜术中黏膜样本12份,实验组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6例,对照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内镜手术患者6例.样本用标准的扫描电镜方法 处理.实验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鼻窦CT、鼻内镜检查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结果 扫描电镜下见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鼻腔鼻窦黏膜纤毛缺失、倒伏、排列紊乱,实验组中5例可见不同形成阶段、各种形态的细菌生物膜,1例可见丝状真菌样结构.实验组细菌生物膜出现率为83.3%.对照组6例均未观察到细菌生物膜.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腔鼻窦黏膜纤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黏膜表面存在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菌牛物膜.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75~1982年6月收治华支睾吸病27例,其中诊断为肝硬化12例占44.4%。经用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乳干粉治疗,达临治愈和好转者11例占91.7%。现将华支睾吸虫病肝硬化12例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经粪便检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而确诊,并根据临床表现(肝脾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仿真为基础,探索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解决临床实际应用中血药浓度超过治疗参考范围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至2020年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数据及相关病历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氨磺必利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通过协变量筛选评估获得最终模型,模拟仿真各种剂量下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结果:121名患者的330个血药浓度数据的68%可信区间血药浓度范围是185.59~650.94ng·mL-1,采用建立的一室模型[最终模型:CL/F=61.1×(AGE/32)-0.624,L·h-1],模拟仿真发现当给药剂量在200~400mg·d-1时,氨磺必利的平均血药浓度范围在《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7版)》推荐有效浓度范围(100~320ng·mL-1)内,在给药剂量400~800mg·d-1时,平均血药浓度为300~600ng·mL-1结论:可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将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暂定100~600ng·mL-1,对应的推荐给药剂量为200~800mg·d-1。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毒副作刚小、安全有效的抗肿瘸药物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作用、诱导细胞分化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分析称量、溶液配制、测量重复性及标准曲线拟合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计算各因素的不确定度及合成不确定度,并评定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概率P=95%(k=2)时,人血浆中低(120 ng·mL-1),中(1 600 ng·mL-1)和高(16 000 ng·mL-1)浓度舒巴坦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8.06,81.60,765.79 ng·mL-1。人血浆中低(180 ng·mL-1),中(2 400 ng·mL-1)和高(24 000 ng·mL-1)质量浓度氨苄西林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9.16,113.24,1 069.69 ng·mL-1。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处理时间短,能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在不确定度分析中发现低浓度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5岁,周身色素脱失斑15个月。专科查体:全身泛发大小不一色素脱失斑,部分皮疹沿皮纹分布,上覆糠秕状鳞屑,境界欠清。皮肤病理:表皮灶性角化不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淋巴细胞周边空晕,可见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CD3、CD4、CD8(+),CD20散在(+),CD30(-)。诊断: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HMF)。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人血清中鲁拉西酮浓度的方法。方法 内标选用鲁拉西酮-d8,血清样品处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 mm×50.0 mm, 1.8μm),流动相为甲醇(含5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水-乙腈=66.67∶16.67∶16.67,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对照品鲁拉西酮(m/z 493.10→166.00)和内标鲁拉西酮-d8(m/z 501.10→166.00)。结果 鲁拉西酮在1~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在96.57%~99.34%,提取回收率在96.02%~98.39%,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临床精神障碍患者中鲁拉西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外泌体的分离检测技术及在诊断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主要检索国外近五年与外泌体相关的文章。对外泌体分离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特定需求进行介绍及归纳,并针对外泌体在诊断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结果 不同的分离检测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分析及定量结果。血液的外泌体在阿尔兹海默病诊断中,有希望作为AD诊断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结论 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AD诊断中具有潜在的生物医学价值,因其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可比性及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等优势,结合外泌体的高效分离、实时量化及准确分析,有助于为诊断阿尔兹海默病提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前期已建立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奥氮平群体药动学模型,研究漏服场景下补服剂量,为临床提供补服方案。方法 以临床常用方案奥氮平10 mg,口服,每晚9点1次进行仿真,设计1次漏服、连续2次和3次漏服3个场景。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数据,评估不同漏服场景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并设计相应的补救方案。补服策略分为2次补服和1次补服,2次补服指患者立即服用10 mg,在下次计划时间服用补服剂量,之后按原剂量方案服药。1次补服指跳过漏服剂量,在下次计划时间通过1次补服剂量,之后按常规服用。以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水平为标准,考察相应的最佳补服剂量,补服剂量可最小精确到2.5 mg。结果 漏服2、3次低于治疗窗的风险比漏服1次高,漏服3次所需要的补服剂量更大。在2次补服策略下,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第2次补服剂量逐渐减少。采取1次补服策略,其剂量并非常规经验的剂量加倍,若剂量加倍补服,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结论 本研究通过群体药动学研究,制定了老年患者漏服奥氮平后的补救方案,可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