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观察老年性聋患者听皮层的代谢变化.方法 选取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青年组)、10名听力正常老年人(老年组)及8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分别行1 H-MRS检测其双侧颞横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cetylaspartic acid,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的峰下面积,计算其NAA/Cr、Cho/Cr、GABA/Cr、Glu/Cr的比值,比较三组受试者间的代谢差异.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和老年性聋组双侧听皮层NAA/Cr降低,而Cho/C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老年组GABA/Cr、Glu/Cr比值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老年性聋组GABA/Cr降低,Glu/Cr升高,与青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老年组相比,老年性聋组双侧听皮层NAA/Cr、GABA/Cr比值进一步降低,Cho/Cr、Glu/Cr比值进一步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H-MRS可以为人体活体听皮层代谢物浓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老年性聋患者听皮层存在NAA、GABA代谢减少及Cho、Glu代谢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单侧重度突发性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过程中听皮层的代谢变化。方法 选取右耳重度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15例(发病时间<1周),经过常规治疗3个月后恢复期患者9例,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将全部受试者行磁共振波谱检测,测定双侧颞横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及谷氨酸复合物(Glu)的峰下面积并计算NAA/ Cr、Cho/Cr、GABA/ Cr、Glu/Cr的比值。分析重度突聋急性期与3个月后双侧听皮层代谢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突聋急性期双侧NAA/Cr、双侧Cho/Cr,右侧GABA/Cr、右侧Glu/Cr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左侧听皮层GABA/Cr比值明显下降,Glu/Cr明显上升(P<0.05)。突聋3个月组双侧NAA/Cr、右侧Cho/Cr、右侧GABA/Cr、右侧Glu/Cr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Cho/Cr比值稍下降,GABA/Cr比值略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Glu/Cr比值略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共振波谱可以为人体活体听皮层代谢物浓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突聋患者对侧听皮层GABA、Glu代谢异常,提示听觉中枢可能发生代谢改变、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下咽癌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下咽癌标本22例,取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另取良性病变(声带息肉)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F在各类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下咽癌原发灶、转移灶中MI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下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 MIF与下咽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5.
唾液是全身体液中的一种,作为检测中介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唾液中寻找肿瘤标志物以期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监测做出贡献.本文对唾液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检测,分析唾液、血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的DNA含量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果EBV-DNA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7.5%,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EBV-DNA检出率2%(χ2=44.48,P<0.001);鼻咽癌患者的唾液、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唾液EBV-DNA拷贝数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分级越晚含量越高。结论 EB病毒长期存在于多数人的唾液中,也可存在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血清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可在分子水平对鼻咽癌的TNM分级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规律、质量标准及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复方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唾液是全身体液中的一种,作为检测中介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唾液中寻找肿瘤标志物以期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监测做出贡献。本文对唾液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患者唾液中EB病毒VCA/IgA、EA/IgA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其在鼻咽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8例鼻咽癌为观察组,对照组为5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选取受试者唾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唾液标本中EB病毒VCA/IgA、EA/IgA抗体水平(OD值),利用ROC曲线图评价VCA/IgA、EA/IgA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利用健康对照组中97.5%上限值设定为cut-off值,评价其对鼻咽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正常健康人唾液中EB病毒特异性VCA/IgA、EA/IgA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0.264 7±0.254 3和0.249 5±0.232 5,鼻咽癌患者唾液中VCA/IgA、EA/IgA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0.651 6±0.441 7和0.445 7±0.191 4。观察组抗体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VCA/IgA、EA/IgA抗体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和0.806,唾液中VCA/IgA、EA/IgA抗体检测均可用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当VCA/IgA和EA/IgA的Cut-off值分别为设定为0.34和0.32时,按此值设定时,VCA/IgA抗体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1%和83.7%,EA/IgA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0%和81.4%。结论唾液中VCA/IgA、EA/IgA抗体可用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