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自控静脉镇痛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术毕实施自控静脉镇痛,应用药物为舒芬太尼0.002 mg/kg、氟哌利多0.10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负荷量5 ml,持续给药速度2 ml/h,单次给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或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予尼美舒利0.1 g口服。结果实验组术后8、24 h时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麦吉尔评分表视觉项、情感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8 h血糖升高幅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法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糖精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 术前纤毛运动速度平均(5.69±2.65)mm/min,术后6个月纤毛运动速度平均(9.70±2.15)mm/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术前、术后下鼻甲黏膜纤毛排列整齐.结论 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形态无明显影响,但是影响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104例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行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并进行精心护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病人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术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全球10%~25%的人群。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104例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行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并进行精心护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病人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术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咽肌失弛缓对喉全切除术后安装Groningen发声钮发声重建的影响及解除失迟缓的方法。方法:56例喉癌患者中,15例行一侧环咽肌切断术,16例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25例同时行上述2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的成功率。结果:43例成功,其中进行一侧环咽肌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60.0%(9/15),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为62.5%(10/16),同时行一侧环咽肌切断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96.0%(24/25),均较其他2组的成功率高(均P<0.05)。结论:同时行一侧环咽肌切断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具有更高的发声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69例、血管运动性鼻炎28例。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术后6个月、1 a、3 a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8.26%、55.07%,血管运动性鼻炎组分别为100.00%、92.86%、85.71%,两组3年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短期疗效较好,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长期疗效优于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