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压力滴定在OSAHS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90例重度OSAHS行压力滴定的患者,按滴定方法不同分3组,每组30例。A组为先行整夜PSG检查,另行整夜压力滴定;B组为诊断性睡眠监测后分夜压力滴定,C组为整夜PSG监测后行午间小睡压力滴定;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压力滴定前后,3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呼吸暂停指数、LSa02、微觉醒指数、氧减指数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患者滴定前后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LSaO2、微觉醒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压力滴定的95%可信限压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率无差别(P〉0.05)。结论:3种压力滴定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耳硬化症是影响听软骨囊内稳态的主要疾病,是导致获得性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耳硬化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多种分子途径,包括骨重塑、免疫途径、炎症及内分泌与代谢途径。本文回顾目前对耳硬化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总结一些已被证明有助于耳硬化症发展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鼓室注射甲强龙作为联合或补救给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的恰当时机。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0月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平坦下降型单侧突聋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1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仅全身用药,治疗组(83例)在全身用药基础上联合了鼓室注射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5次。治疗组患者记录从发病初始日到首次鼓室注射给药日的时间间隔,并以10 d为分界点,将治疗组分为“≤10 d组”和“>10 d组”。记录各组患者在发病初始期(3 d内)、自发病起1个月时,自发病起6个月时的平均听阈值,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在发病初始期,各组患者平均听阈的总体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1个月时,治疗组中“≤10 d组”患者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10 d组”与対照组及治疗组中“≤10 d组”与“>10 d组”相比,听力改善均值(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6个月时,“≤10 d组”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10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相比单纯全身用药, 联合鼓室注射激素治疗平坦下降型突聋在听力改善程度上有显著优势,早期开始(发病起10 d内)联合治疗是有必要的,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是指因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所致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同时伴随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白天嗜睡等病症,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1],其中影响比较明显的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作为神经系统一部分的听觉系统同样受累.  相似文献   
5.
6.
氨基糖苷类药物被认为是损伤内耳、导致听力损失的最常见药物之一,其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的.近些年,科学家对耳毒性过程以及如何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防护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提出了一些耳保护策略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的耳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因有挠耳习惯而就诊或被转诊到耳鼻咽喉科的婴幼儿的病因并对常见诊断作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主诉为“挠耳现象”而就诊的86例婴幼儿,对所有的婴幼儿进行家庭访谈,询问并记录所有婴幼儿挠耳的频率、发生时间、季节以及既往有无已知的皮肤病和食物过敏史。进行耳科检查,对耳科检查异常的患儿作出诊断分类,而对耳科检查结果正常的婴幼儿请儿童发育专家衡量其发育情况,拟找出除了一些家长可发现的耳部疾病之外所隐藏的婴幼儿挠耳的病因,发现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根据“挠耳现象”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分为3类:日间数次、整日连续不断、仅睡眠时;并划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以此来研究婴幼儿挠耳行为发生的时间及频率、季节分布与常见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 37.2%的婴幼儿耳部检查正常,发育量表评估也并未发现存在发育迟缓的病例。耳部异常的诊断按例数多少依次为耵聍栓塞(33.7%)、分泌性中耳炎(OME)(23.3%)、外耳道湿疹(4.7%)、红耳综合征(1.2%)。耵聍栓塞患儿挠耳更多出现在夏季,OME患儿挠耳更多出现在冬季。日间数次挠耳婴幼儿中诊断耵聍栓塞较多而正常较少;整日连续不断挠耳患儿中诊断OME较多而正常较少;仅睡眠时挠耳的患儿,耳部检查多为正常。结论 存在挠耳行为的婴幼儿中多数耳部检查结果正常,且“挠耳现象”与婴幼儿发育情况之间无明确相关性,在病因学上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不同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耳部异常的因素中,除了耵聍栓塞外,OME诊断率较高,考虑到OME对婴幼儿的负面影响,重视“挠耳现象”,从中诊断出OME变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