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Joubert综合征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Joube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MRI及DTI表现。结果 Joubert综合征的MRI表现包括小脑"中线裂"、中脑"臼齿征"和第四脑室扩大。DTI显示小脑上脚纤维束孤立单侧走行,在中脑内缺乏左右走向水平交叉。结论 Joubert综合征的常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DTI可以直接观察纤维束走行异常,提供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糜尿患者非增强MR淋巴成像(3D Unenhanced MR lymphography,MRL)淋巴管-泌尿系瘘道定位与胸导管异常,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irect lymphangiography,DLG)术后CT对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乳糜尿患者MRL及DLG术后CT资料,由两位医师盲法阅片,评价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置和胸导管梗阻相关征象。MRL评价指标包括:肾淋巴管及其他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胸导管扩张和胸导管周围迂曲淋巴管。DLG术后CT评价指标:肾淋巴管和泌尿系对比剂返流,髂干和胸导管出口区淋巴管对比剂返流。 结果 MRL显示19例(79.2%)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2例位于双肾,6例位于左肾,10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膀胱。DLG术后CT显示26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6例位于双肾,7例位于左肾,10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膀胱。MRL与DLG术后CT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01, p<0.001)。两种检查方法对单侧肾脏水平淋巴管-泌尿系瘘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01),MRL灵敏度Sen=69.0%,特异度Spe=100%。2例患者DLG及术后CT对比剂未达胸导管颈段,MRL可显示其中1例颈段胸导管。MRL发现2例合并单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 结论 MRL能作为乳糜尿患者无创显示淋巴管-泌尿系瘘道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显示胸导管梗阻情况,与DLG术后CT有较好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经颅电刺激(tDCS)对睡眠剥夺(SD)后青年志愿者双侧后扣带回皮质(PCC)功能连接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16名健康志愿者间隔施加2次24 h SD,随后随机给予真/假tDCS,于正常睡眠清醒休息状态(RW)、SD后及真/假tDCS后采集fMRI数据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选取双侧PCC作为种子点,计算种子点与全脑间功能连接,观察RW、SD后及真/假tDCS组间功能连接变化,比较MoCA差异。结果 SD后受试者平均MoCA分值较RW减低(t=8.047,P<0.05);真tDCS后平均MoCA分值(27.06±1.53)高于假tDCS后(25.13±1.86,t=-3.081,P=0.008)和SD后(24.75±2.41,t=3.306,P=0.005)。SD后双侧PCC与双侧丘脑功能连接较RW上升,而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下降。真tDCS后双侧PCC与双侧丘脑间功能连接较假tDCS后下降,而左侧PCC与右侧楔前叶间功能连接上升。结论 24 h SD能引起PCC网络连接紊乱;tDCS对SD所致网络功能连接紊乱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四肢淋巴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囊性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分叶状囊性肿物;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网格样改变,可见多发扩张淋巴管;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多房囊腔,周围可见增粗迂曲血管,淋巴管囊内出血可见液-液平面。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较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孝柏  岳云龙  张建梅  温廷国  石峰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81-1084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所合淋巴管扩张程度不同,组织学上将其分为3型:囊性淋巴管瘤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1例和血管瘤淋巴管瘤2例.结论: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在...  相似文献   
7.
淋巴循环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三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补充,在蛋白质回收、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及机体防御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淋巴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疾病虽然不像心脑血管疾病那样常见,但也并不少见.据国际淋巴学会统计全球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数超过1亿[1-2],而我国的患病人数超过1千万[3].  相似文献   
8.
1脑脊液流动的研究背景 对脑脊液流动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即已开始。经核素脑池造影、X线电影脑池及脑室造影和颅内压监测等方法的研究,一般认为脑脊液循环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脑脊液团流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理论被广泛接受,其主要内容包括:脑脊液于脑室系统内脉络丛产生后通过中脑导水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评价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导水管狭窄患儿内镜导水管成形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利用流动分析软件对导水管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评估及定量测量.结果 12例患儿术前均可见导水管狭窄,2例术前导水管可见少量脑脊液通过, 10例术前导水管无脑脊液通过.11例术后导水管可见脑脊液搏动性流动,其峰值流速及峰值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大,1例术后导水管狭窄未解除,导水管仍无脑脊液通过.结论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显示内镜导水管成形术是治疗导水管狭窄尤其是膜性或短节段狭窄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增强MR淋巴成像(MR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术后CT对定位诊断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与胸导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乳糜尿患者MRL及DLG后CT资料,观察MRL所示肾淋巴管及其他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胸导管扩张和胸导管周围纡曲淋巴管,DLG后CT所示肾淋巴管和泌尿系对比剂反流、髂干和胸导管出口区淋巴管对比剂反流,判断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置和胸导管梗阻相关征象。结果 MRL显示19例(19/24,79.17%)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2例,左肾6例,右肾10例,膀胱1例。DLG后CT显示24例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6例,左肾7例,右肾10例,膀胱1例。MRL与DLG术后C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1,P<0.001),判断单侧肾脏水平淋巴管-泌尿系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01),MRL敏感度68.97%,特异度100%。2例DLG及术后CT对比剂未达胸导管颈段,MRL显示其中1例颈段胸导管。MRL发现2例DLG术后CT漏诊的合并单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结论 MRL可作为无创显示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的初步检查方法;联合DLG术后CT能为评估淋巴管-泌尿系瘘及胸导管梗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