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硬脊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7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30例)和0.9%氯化钠溶液组(B组,30例)。A组硬脊膜外注射地塞米松,B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情况及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1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剔除。A组患者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脊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2.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运动功能是消化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肠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众多神经递质及神经调节物的调节。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过程包括胃排空延迟及小肠排空减慢,胃肠协调运动紊乱等。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激素因素、神经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酸作用有关。近年来由于社会竟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导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现就近年来有关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实验模型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多属…  相似文献   
3.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邢某,男,50岁。入院诊断:右额顶脑膜瘤,拟行右额顶脑膜瘤全切术。入室时,BP:24/16kPa,P:120次/min。血常规;HGB:14g/L,WBC:6.2×10~9/L,RBC:3.77×10~(12)/L,PLT:145×10~9/L。行控制性降压,运用短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18/12kPa,在快诱全麻插管行开颅术。由于肿瘤同硬膜颅骨、大脑镰及上矢状窦粘连较紧,分离时,出现大出血,术中血压  相似文献   
4.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与p53基因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RASSF1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RASSF1A与p5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ASSF1A蛋白和CyclinD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5-01/2006-10行手术切除的69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切除标本的组织蜡块.同时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45例及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57例胃黏膜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RASSF1A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ASSF1A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其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χ2=10.4,P<0.05);RASSF1A蛋白的在胃癌癌前病变黏膜中阳性率表达逐渐降低(χ2=28.7,P<0.05),并且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为84.1%,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几乎不表达:CyclinD1在胃癌癌前病变黏膜中阳性率表达逐渐升高(χ2=11.9,P<0.05);胃癌组与其他各组之间阳性差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异(χ2=22.0,19.6,29.4,P<0.01);RASSF1A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二者呈负相关(r=-0.323,P<0.05).结论:胃黏膜在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演化模式过程中,RAssF1A蛋白表达减弱,CyclinD1蛋白表达增强;二者的联合检测,对研究胃癌发生发展机制有一定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给予胍丁胺对鞘内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 (1)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5 μL)组,鞘内给予胍丁胺(12.5 μg/15 μL)组,鞘内同时给予吗啡(15 μg/5 μL)+胍丁胺(12.5 μg/10 μL)组,每组6只。4组大鼠均于鞘内给药后5 min于跖部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2)将24只SD大鼠分为3组:鞘内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吗啡耐受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鞘内吗啡耐受+胍丁胺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第4天同时注射胍丁胺12.5 μg/10 μL),每组8只。其中半数大鼠于鞘内给药后检测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另半数大鼠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0 min经足底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吗啡和胍丁胺联合用药组蜜蜂毒诱致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 (P<0.05)。(2)在吗啡耐受模型上,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大鼠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P<0.05);同样,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对蜜蜂毒诱致自发痛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强于吗啡耐受组,1 h内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胍丁胺对吗啡镇痛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也可翻转鞘内重复注射吗啡所引起的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导致患者有极其不愉快的体验,影响预后。而一种有效的麻醉药对鼻、咽、喉手术及术后恢复十分重要。右美托咪定(DEX)具有独特的镇静、抗交感及镇静作用,本文就麻醉药的药理学特性、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在鼻、咽、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次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 2 3天~ 10岁患儿ASAI~Ⅱ级 6 2例 ,用单次硬膜外阻滞行胸、腹、会阴及下肢手术 ,分为A ,B ,C组。A组 15例 ,2 3d ,41d各 1例及 6岁以上患儿 13例行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时仅用单次硬膜外阻滞 ,术中保持清醒 ;B组 12例 ,对因开胸、上腹部或俯卧位等需加强呼吸管理患儿 ,先气管插管 ,再行单次硬膜外阻滞 ;C组 35例 ,对不合作患儿的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 ,基础麻醉下行单次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为 0 5 %~ 1%利多卡因 +0 2 %~ 0 375 %布比卡因合剂。记录单次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后 10min患儿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呼吸 (R)、血氧饱和度 [Sp(O2 ) ]。结果 :6 2例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5 4例术中未用任何镇痛药物 ,8例术中追加镇痛药物氯胺酮或芬太尼 ,手术时间均在 3 5h以上。硬膜外阻滞后 10minHR ,MAP ,Sp(O2 )与阻滞前比较经t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呼吸频率无变化。结论 :单次硬膜外阻滞适用于任何年龄组小儿手术时间在 4h以内的胸、腹、会阴及下肢手术 ,应用后患儿呼吸循环均趋于稳定 ,最大可能减少了全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心血管疾病、创伤修复、肿瘤、生长发育和肾脏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血管再狭窄、冠脉缺血和肢体缺血等疾病和胚胎发育 ,可通过加强 VEGF的“正”性作用即促进血管生成达到治疗目的。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网膜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等疾病 ,则通过抑制 VEGF的“负”性作用即抑制血管生成达到抑制疾病发展 [1 ]。现就VEGF及其受体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1 VEGF及其受体人 VE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6 p2 1 .3,由 8个外显子和 7…  相似文献   
10.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但传统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多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12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改良式肌间沟神经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