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相对重力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及特征性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1],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2]。本病可累及3个半规管,其中以后半规管多见,上半规管最为罕见[3]。该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而最常见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通常采用Epley复位法[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15日。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检索文献后获取临床研究资料。使用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质量评价采用New 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评估。使用二分类变量描述性别、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以及是否使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使用连续变量描述年龄和放疗时间。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纳入的数据。结果 本文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757例患者)。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是否使用IMRT对放疗后SOM形成的影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放疗时间对放疗后SOM形成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和放疗时间可能是影响NPC放疗后SOM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