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9篇
  6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的临床方法、适应症和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回归性采集2004—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股骨头骨骺坏死病例30例(31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4岁,平均7岁。采用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及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病例中,患儿的头骺高度明显增加,有的恢复同心圆,优良率85.7%。结论: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能改善患者疼痛,跛行,恢复髋关节功能以及X线表现,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鏊。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分析及其纠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血细胞直方图能客观地反映计数细胞 ,根据体积大小分布趋势 ,能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对 30例KX 2 1型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直方图进行了分析与观察 ,旨在探讨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蛋白的改变,以期寻找精子活动力低下的原因。方法运用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分离90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和30例正常供精者精子标本的总蛋白质,结合免疫印迹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精子蛋白表达量存在差异,且患者组中精子活力低下不同严重程度者的蛋白含量也存在差异(P<0.05),对于差异显著条带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为DDX4。结论精子活力与蛋白质差异表达有关,主要差异蛋白DDX4可作为评估精子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作用,反应药效与提取工艺、剂型的关系。方法进行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体外抗病毒试验。利巴韦林、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病变实验,研究指标TC50、TC0、IC50、SI(即半数有毒浓度、最大无毒浓度、半数抑制浓度、治疗指数),以上研究指标均通过Reed-Muench法计算所得。结果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流感病毒(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表现为:提取工艺优化后制备的微丸、滴丸与提取工艺优化前制备的颗粒剂相比,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增强;相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复方一枝蒿微丸的体外抗病毒作用优于复方一枝蒿滴丸。结论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复方一枝蒿微丸作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剂型。  相似文献   
5.
<正>嗜酸性皮病是以皮肤组织炎性浸润中嗜酸粒细胞为主和/或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常见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寄生虫感染、节肢动物叮咬、荨麻疹、湿疹和药疹等。此外还有一些类型嗜酸性皮病临床上较少见,对其认识不全面,本文主要对这类嗜酸性皮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等进行综述。1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起源于骨髓CD34+造血祖细胞,IL-3、IL-5、粒细胞-巨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中妇科肿瘤的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妊娠期合并肿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不少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及卵巢良性肿瘤常可与妊娠同在。妊娠合并恶性妇科肿瘤临床少见,主要是宫颈癌、卵巢癌等[1]。由于妊娠对肿瘤可能存在影响,而肿瘤对妊娠、胎儿以及分娩均存在影响,且肿瘤的治疗对妊娠也存在影响。因  相似文献   
7.
史晶  于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12):2054-2057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检查+血清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诊断不同胎龄早产儿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早产儿140例,按不同胎龄进行分组,将其中40例<28周作为A组,45例28~32周作为B组,55例33~36周作为C组,另选择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作为D组,各组均开展颅脑超声检查,并测定其血清D-D、LDH,对比不同胎龄早产儿的颅脑损伤发生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阻力指数(RI)、D-D、LDH,最后对比颅脑超声检查、D-D、LDH三者联合与单一检查中颅脑损伤的检出率,比较各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140例中检出61例颅脑损伤,检出率43.57%(61/140),其中A组颅脑损伤发生率高于B、C组(P<0.05)。A组EDV、PSV、RI均低于B、C、D组(P<0.05)。A组D-D、LDH均高于B、C、D组(P<0.05)。三者联合的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血清D-D+LDH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准确检出不同胎龄早产儿的颅脑损伤类型,其中年龄越小者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应受到临床重...  相似文献   
8.
杨飞  于宁  罗玉琴 《农垦医学》2012,34(4):297-300
目的:建立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木犀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Shim-pack ODS(5μm,250 ×4.6mm);检测波长:350n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8∶52);流速:1.00mL·min-1;柱温:35℃.结果:木犀草素在20μg·mL-1~120μg·mL-1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8(n =5),日内精密度RSD为1.81%(n=5),日间精密度RSD为1.85%,稳定性RSD为1.55%(n=5),重复性RSD为0.36%(n=5),平均回收率为99.92% (n =9),RSD为0.07%(n=9).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控制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病理学是集医学基础、临床及科研于一体的多学科融合课程。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夯实基础理论,紧跟医学研究前沿,是当代医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病理学新进展》课程体系,将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研究新进展等进行融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以提高研究生病理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开发科研思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外源性转染到MSC(骨髓间充质细胞)后,bFG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SD大鼠,获取骨髓间充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外源性GFP)和实验组(外源性bFGF转染MSC),经过体外培养后,应用RT-PCR和ELISE法检测各组MSC的bFGF基因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法显示实验组bFGF基因表达量(0.73±0.15)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ELISA法显示bFGF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浆,实验组bFGF基因表达量[上清为(5.38±0.45)ng/L,胞浆为(8.27±0.82)ng/L]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技术能够将外源性bFGF转染至MSC,并能够成功实现bFG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