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41篇
  免费   3987篇
  国内免费   70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423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2126篇
内科学   1440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2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83篇
综合类   10306篇
预防医学   2186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4134篇
  124篇
中国医学   29551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1092篇
  2023年   2092篇
  2022年   2389篇
  2021年   3229篇
  2020年   2185篇
  2019年   1859篇
  2018年   870篇
  2017年   1638篇
  2016年   1725篇
  2015年   1888篇
  2014年   2930篇
  2013年   2427篇
  2012年   2874篇
  2011年   2874篇
  2010年   2632篇
  2009年   2291篇
  2008年   2400篇
  2007年   2064篇
  2006年   1950篇
  2005年   2004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367篇
  2002年   1102篇
  2001年   994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慢阻肺协方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诊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湿蕴肺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基础西药联合自拟慢阻肺协方)与对照组(基础西药),各49例。比较FEV1、FVC、TNF-α、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2周后的FEV1(47.62±5.81)%、FVC(51.62±3.52)%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41.81±4.38)pg/mL、IL-17(75.24±7.38)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慢阻肺协方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湿蕴肺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提升肺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联合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PV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脉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国际眩晕评分量表(DH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 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 23%(P 0. 05)。治疗后2组躯体症状评分、心理因子评分、社会功能评分、DHI总分、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 0. 05),观察组PT、APTT明显延长,且长于对照组,FIB及D-D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 01)。随访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 82%、17. 95%,2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PV患者在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温阳通脉方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效降低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同时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及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患者大多数属于浅表性占位,主要临床症状是排尿不适感、间歇性血尿、尿痛、尿频等。早期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化疗药物灌注化疗以降低复发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肿瘤取得了一定成果,马纯政教授治疗膀胱癌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自拟包积解毒方应用于临床,可以降低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阴清热消瘿方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骨密度水平影响,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诊治的甲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为4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甲硫咪唑口服治疗,试验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联合养阴清热消瘘方进行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FT_3、FT_4、T_3、T_4、TSH、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评分低于治疗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T_3、FT_4、T_3、T_4、TS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_(2-4)腰椎、髋部及桡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密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热消瘿方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有助于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复方α-酮酸片每次2.52 mg,3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方每次150 mL,2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血清生化营养学指标水平、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0/3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转铁蛋白(TRF)水平较高,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较低,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较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肾功能及缓解微炎症状态有关,而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阳散瘀方辅助贝前列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于该院接受诊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中选取86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接受温阳散瘀方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踝肱指数(ABI)、6min步行试验(6-MWT)、无痛行走距离、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BI、6-MWT、无痛行走距离和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方辅助贝前列素钠片应用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在平衡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ABI、6-MWT、无痛行走距离和hs-CRP等指标,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1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患者自愿治疗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甲泼尼龙片+灯盏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方剂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清免疫学指标(IL-8、IL-13、TGF-β、INF-γ)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54/57)、83.93%(4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TGF-β、INF-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IL-13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在改善机体血液黏稠度,免疫学指标因素方面比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