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8篇 |
免费 | 7822篇 |
国内免费 | 3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1636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805篇 |
内科学 | 565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19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312篇 |
综合类 | 1400篇 |
预防医学 | 3140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67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10篇 |
肿瘤学 | 25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5篇 |
2023年 | 779篇 |
2022年 | 1307篇 |
2021年 | 1350篇 |
2020年 | 1516篇 |
2019年 | 1178篇 |
2018年 | 994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848篇 |
2015年 | 916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322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299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ducational Objectives: . Learn selection of microvascular free flaps to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Z1):25
Educational Objectives: 1. Learn selection of microvascular free flaps to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ordered-subsetsexpectationmaximization,OSEM)中不同迭代次数
与子集数对99mTcSPECT/CT定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的6
个不同大小的小球(直径分别为37、28、22、17、13、10mm)中填充入0.54MBq/mL的99mTc与碘克沙醇混合液(含碘量约
0.3%),改变罐体放射性浓度形成不同的靶本比(32∶1、16∶1、8∶1、4∶1)。使用美国 GE公司 DiscoveryNM/CT670
Pro型SPECT/CT显像仪对不同靶本比的体模行临床协议下的 SPECT/CT 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散射校
正、分辨率恢复校正,使用 GEXelerisVersion4.0Q-Metrix软件以 CT 阈值法自动勾画各小球感兴趣体积(volumeof
interest,VOI),并选择以下 OSEM 参数对小球定量分析。固定 OSEM10个子集,分别行1、2、4、8、12、16、24、32次迭代,
定量计算不同迭代次数下各小球恢复系数(recoverycoefficient,RC)(RC=测量活度/真实活度);固定8次迭代,分别行
2、6、10、14、18、20、22、26、32个子集,计算不同子集下各小球 RC。变换靶本比模型重复扫描,RC 取平均值,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小球 RC与迭代次数、子集数的相关性,分析各小球 RC随迭代次数、子集数变化趋势。结果 各
小球定量 RC与迭代次数、子集数呈正相关,均随迭代次数增加而增加(小球由大到小r=0.723、0.723、0.725、0.729、
0.800、0.864,均P<0.05),随子集数增加而增加(小球由大到小r=0.800、0.709、0.744、0.742、0.832、0.865,均 P<
0.05);随着迭代次数、子集数不断增加 RC变化越来越缓慢逐渐趋于平稳,直径≥ 22mm 的3个小球8次迭代10个子
集后 RC增加趋于平稳,直径≤ 17mm 的3个小球16次迭代20个子集后 RC趋于平稳。结论 OSEM 参数选择对99m
TcSPECT定量分析影响显著。临床工作中建议当热区直径≥ 22mm 时选择8次迭代,10个子集;直径≤ 17mm 时选
择16次迭代,20个子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分别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组(丙泊酚组)及七氟烷联合硬膜外组(七氟烷组),观察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及麻黄碱应用量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认知功能恢复及IL-6抑制情况均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便于麻醉医师术中管理,同时可降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治疗所致不适,对围术期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舒芬太尼相比较,研究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身麻醉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行喉罩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每组40例。B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麻。S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麻。对比两组在麻醉诱导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术中麻醉效果、及达到离室标准(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结果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S组(P<0.05);B组和S组麻醉优良率和术中BIS值异常增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离室时间比较,B组短于S组(P<0.05),离室时两组患者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实施喉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血流动力稳定;能够更早做到安全离开手术室,值得在临床喉罩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乌司他丁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以及两者的体外结合实验、模拟分子对接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18)大鼠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作为对照。实验组(n=18)大鼠在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后随即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采用酶标仪法、ELISA法分别测定乌司他丁及Bip在大鼠脑缺血后05、3、24 h中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通过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实验计算两者结合率,并利用软件模拟乌司他丁与Bip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在患侧大脑皮层中,实验组乌司他丁浓度在3 h升高,24 h下降,而Bip浓度则在3 h中下降,24 h升高。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率为44%~6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司他丁与Bip中的残基可形成范德华力及共轭作用,两者可形成不稳定复合物。结论在缺血大脑皮质中乌司他丁可与Bip形成不稳定复合物,其可能通过影响Bip的表达而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40岁以上高龄女性累积胚胎后移植与非累积胚胎进行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40岁以上且使用自身卵子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助孕229例不孕症妇女共338个周期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累积胚胎移植分为两组分析妊娠结局。 结果40~49岁女性随着年龄增高,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P<0.05),获卵数减少(P<0.05),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下降(P<0.05)。在40岁妇女中,累积胚胎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均高于非累积胚胎移植组(42.9% vs. 24.6%,P<0.05),对于41岁、42岁、≥43岁,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40岁不孕妇女,多次取卵累积胚胎后移植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对41岁以上女性累积胚胎对于助孕结局的益处有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检测微小RNA-31(microRNA-31,miR-31)和微小RNA-1322(microRNA-1322,miR-132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口腔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口腔鳞状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中miR-31和miR-132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的增殖指数。结果:观察组中miR-31和miR-132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iR-31和miR-1322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物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miR-31和miR-1322的表达均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中miR-31和miR-1322高表达是肿瘤形成的促进因素。miR-31和miR-1322均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检测组织miR-31和miR-1322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