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2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405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3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3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龙静玲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Z1)
《腧穴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 ,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其实 ,《腧穴学》的学习主要在于对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记忆 ,要做到对十四经共 361个经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准确记忆 ,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信心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下面介绍我在学习《腧穴学》时总结的一套“三步八法”的学习方法 ,希望对后学者有所帮助。“三步”是指定位记忆、功能主治记忆和实践记忆法三步 ,八法是指循经记忆法、以点带面记忆法、区域记忆法、歌诀助记法、特定穴突破法、分经学习法、交叉归纳法、实体参照法等 8种方法 ,其中八法中的前四法… 相似文献
3.
4.
点穴手法治疗颈性头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4):37-38
颈性头痛是一个症状,多见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很多,疗效各不相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骨科刘福才副主任医师,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结合西医解剖学原理,经过多年摸索实践,自创点穴手法治疗颈性头痛,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跟随刘主任学习9年,对该点穴手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阳痿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男科病症,“肝”通过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的络脉、经筋与阴器密切联系;肝气郁结可致阳痿,肝经湿热可致阳痿,肝肾精血不足可致阳痿,通过临床,笔者发现针刺治疗阳痿从肝论治治疗效非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针灸学暴露的一些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如基础理论发展落后,基础研究没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课本与临床实际需要相脱节,西方针灸学的崛起反过来挑战中国针灸学等.与此同时,发展现代针灸学的问题也不断被提及,但对于现代针灸学的理解并未形成广泛共识.从1951年朱琏出版《新针灸学》至今70年来,新范式下的现代针灸学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期门穴三维形态结构的可视化人体模型。方法:以VOXEL-MAN为操作平台,结合腧穴解剖学知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进行期门穴相关解剖结构的辨认、分割以及可视化。结果:实现了期门穴在可视人体中的定位与表达,完成了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割与可视化,建立了相关医学知识库,生成了QTVR格式的智能动画。结论:期门穴三维形态能多层次、多角度显示期门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全过程,有助于提高针刺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经络腧穴学教学现状,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同伴辅导、分享等手段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任务驱动,贴近临床"学案为主线串联线上线下,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督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陈日新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57-60
叙述了课题组18年来的灸疗研究思路、过程及结果。从灸疗研究的提出,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探索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创立了腧穴热敏化新灸法,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提出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展示了艾灸调控人体机能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说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只有继承,我们才不会偏离中医固有的轨道,不会失掉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可能为中医疗效插上翅膀。同时也试图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即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肯定假说(上升为理论)或修正假说,能指导中医临床科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运用干扰电经穴透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利用干扰电通过刺激面部印堂、承浆、双颧醪四腧穴透入祛毒2号,20min/次,qd。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qd,潮红肿胀者给予3%硼酸液湿敷,脱屑瘙痒者给予3%硼酸软膏外搽。结果两组均30d观察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有效率为44%,Х^2=3.471,p〈0.05。结论通过对比,治疗组提高了病灶部位药物作用的浓度、深度,延长了药效时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