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PLC法测定新疆圆柏叶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新疆圆柏叶中槲皮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岛津HRC -ODS柱 (2 5 0mm× 4 6mm) ,流动相为乙腈- 0 .4 %磷酸 (4 5∶5 5 ) ,流速为 1.0ml/min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 该方法回收率为 99.5 % ,RSD =0 .8% ,线性关系为A =874 5 .33X +82 4 .9(r=0 .9999) ,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 1.0 4 %。结论 本测定方法为新疆圆柏叶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4.
赵宇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1):56-56
从北美两部圆柏(Juniperus occidentalis)叶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和3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测定藏族药圆柏和刺柏中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样品经70%甲醇超声,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2%磷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结果:芦丁在0.004 9~0.146 4μg(r=0.999 9);槲皮苷在0.009 4~0.281 4μg(r=0.999 8);山柰酚在0.005 4~0.162 0μg(r=0.999 8)进样量与峰面积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槲皮苷和山柰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2%(RSD 2.6%),96.35%(RSD 0.7%),96.13%(RSD 0.5%)。结论:3种黄酮在4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和准确度良好,对圆柏和刺柏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筛选具抗HIV-1活性化合物的过程中,作者从北美西部圆柏Juniperus occidentalis Hook.叶中分离到2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拟命为juniperoside Ⅰ(1)和Ⅱ(2),同时还分得2个已知的双黄酮(柏黄素和阿曼托黄素,3和4)及一个二萜化合物(3β-羟基山达海松酸,5)。尽管它们均无体外活性,但化合物1和2在自然界极为少见。该植物干叶以丙酮浸渍后用乙醇于室温下提取1周。提取物多次经层析法分离得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圆柏新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手段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雪松醇(1)、圆柏香豆素(2)、异柏油酸(3)、茵芋苷(4)、undulatoside A(5)、hypolaetin7-O-β-D-xylopyranoside(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紫丁香苷(8)。结论化合物4,5,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祁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