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2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89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61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9篇
  27篇
中国医学   5074篇
肿瘤学   6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疗法。它是采用经过多种药物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0.7厘米的苧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穴位或某一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经过近10年来的推广应用及临床实践证实,本疗法具有通痹止痛、祛风止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功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杂症有较好疗效。现按分科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疹发于腰肋部18例,发于胸部11例,发于颈项及面部3例。 2.治疗方法 2.1 药棉灸 令患者充分暴露患部,将脱脂药棉撕拉成无洞眼的薄片(棉片要撕拉均匀,薄厚要适中,太薄起不到治疗效果,太厚会烧伤皮肤,不要人为地将厚棉压成薄棉片),将棉片覆盖于病变部位(棉片宜稍大于病变部位)稍加按压,然后用火柴点燃棉片一端,患者只感觉有一过性轻微烧灼痛。施灸后不要用棉球搽拭,用3—4层消毒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抑制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线组各10只,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壮医药线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1(TGF-"1)含量以及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粘蛋白(L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线组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促进活化HSC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TGF-#1的含量及血清中ALT、HA、PCIII、LN的水平(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具有一定的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隔附子灸治疗重症泻下的体会(附三例报告)刘跃梅(附属医院儿科)关键词腹泻/药物疗法;灸/方法;附子/治疗应用泄下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是2岁以下婴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发生,夏秋季节尤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重症患儿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将传统的《刺法灸法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也注重形象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付强 《中国针灸》2003,23(11):697-697
丁×× ,女 ,3 6岁 ,已婚 ,家属。现病史 :吞咽困难 ,进餐时须小口吞咽 1周 ,近 3天加重。经市某医院外科专家诊断为“食管炎” ,X线钡餐造影诊为“贲门痉挛”前来我处就诊。经查 :患者形体消瘦 ,胸闷气短 ,善怒 ,咽喉梗阻 ,苔薄 ,舌质红 ,脉沉涩。进餐时背部第 4、5椎间随吞咽动作而引发疼痛。患者对此极为忧虑。证属 :痰气交阻。诊断 :噎膈 (贲门痉挛 ,食管炎 )。以隔蒜灸治疗。先将蒜放入容器内捣成蒜泥 ,取出蒜泥敷于背部第 4、5椎之间疼痛处 ,使蒜泥成厚约0 5cm左右 ,长宽约 3cm× 3cm的范围。以高 1cm ,直径0 8cm ,重 0 1g艾炷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