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60篇 |
免费 | 3128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79篇 |
妇产科学 | 259篇 |
基础医学 | 228篇 |
口腔科学 | 230篇 |
临床医学 | 1775篇 |
内科学 | 472篇 |
皮肤病学 | 1593篇 |
神经病学 | 81篇 |
特种医学 | 10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391篇 |
综合类 | 3850篇 |
预防医学 | 2639篇 |
眼科学 | 63篇 |
药学 | 2522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3108篇 |
肿瘤学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0篇 |
2023年 | 573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508篇 |
2020年 | 622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745篇 |
2016年 | 1044篇 |
2015年 | 1505篇 |
2014年 | 869篇 |
2013年 | 945篇 |
2012年 | 1403篇 |
2011年 | 1499篇 |
2010年 | 1152篇 |
2009年 | 981篇 |
2008年 | 816篇 |
2007年 | 723篇 |
2006年 | 517篇 |
2005年 | 556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467篇 |
2002年 | 312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1):27-29
20060237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彭少文(三军大西南医院皮肤科),郝飞,钟白玉…∥免疫学杂志.-2005,21(3).-223~225通过分离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进行体外组胺释放实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15例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2.
3.
为比较变应原免疫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门诊进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例收集,共有302例患者接受一年的治疗,其中免疫疗法组162例,常规疗法组140例。主要症状评分显示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免疫疗法组的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疗法组;两组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两组的一年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梅娟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703-703,708
笔者近两年来对 2 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14例。年龄 2 5~ 70岁。病程 6个月~ 2 0年 ,其中 <1年 11例 ,1~ 3年 9例 ,>3年 3例。 2 3例患者分别在我市各医院西医皮肤科诊治过 ,分别用过抗过敏药物 ,如特非那汀、扑尔敏、克敏能、开瑞坦 ,有的曾皮下注射转移因子 ,有的曾静注葡萄糖酸钙或口服强的松等治疗。治疗时间 3周~ 1年余 ,一般为 3个月 ,也有的是间断治疗。均在治疗时临床症状尚可缓解 ,但停药后不久即复发 ,而且复发时病情一次比一次加重… 相似文献
7.
8.
唐北方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1S):19-19
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我们应用湖南九芝堂生产的斯奇康针肌注,结合开瑞坦治疗慢性荨麻疹22例,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银翘丹栀龙胆汤治疗荨麻疹型药疹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丹栀龙胆汤治疗荨麻疹型药疹21例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518000)许为关键词:银翘丹栀龙胆汤,荨麻疹型药疹药物过敏性皮肤病,是内服、注射或外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是由机体的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近年来,笔者应用银翘...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