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9篇
  免费   1964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719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423篇
内科学   2172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10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5篇
综合类   3702篇
预防医学   650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1208篇
  35篇
中国医学   5833篇
肿瘤学   295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799篇
  2021年   1041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607篇
  2013年   1203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324篇
  2010年   1153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9篇
  1976年   6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0篇
  196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particles (PHSN) for controlled release ap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rthogon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synthesis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SN were obtained and the produced PHSN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SEM, TEM and IR.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eir hollow shell-core structure and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ze and shape of PHSN are determined by the templating CaCO3 nanoparticles. The produced PHSN were applied as a carrier to study the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s of Brilliant Blue F (BB), which was used as a model drug. Being loaded into the inner core and on the surfaces of the nanoparticles, BB was released slowly into a bulk solution for about 1140 min as compared to only 10 min for the normal SiO2 nanoparticles, thus exhibited a typical sustained release pattern without any burst effect. In addition, higher BET of the carriers, lower pH value and lower temperature prolonged BB release from PHSN, while stirring speed showe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release behavior. It showed that PHSN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重组人脑钠素(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观察,并与硝普钠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病人22例,随机分为rhBNP组(B组)和硝普钠(SNP)组(s组),每组11例。比较rhBNP与SNP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给药前和S组比较,B组用药后15、30、60、120和180min各点心输出量增加显著(P〈0.05,P〈0.01);B组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即刻、15、30和60min时点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显著(P〈0.05);给药后即刻、15和30点与S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B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即刻、15、30、60、120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P〈0.01);与S组比较,给药后30、60、120和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组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60min、120min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B组与输注rhBNP前以及S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rhBNP后病人24h尿量明显增加。用药过程中以及30d后进行电话随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改善心功能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delAT/7541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delAT导致I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小鼠IL-2/LAK细胞体外对麻风杆菌感染巨噬细胞(Mφ)的溶解作用。结果显示,当麻风杆菌感染Mφ比率在1:1,10:1和50:1时,经体外培养1,3和5天后,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例在10:1时,对麻风杆菌感染Mφ比率在10:1和50:1的靶细胞溶解作用比没有感染的Mφ或麻风杆菌与Mφ比率1:1的靶细胞显著增加。而且溶解百分率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麻风杆菌的代谢活力测定发现,LAK细胞能抑制麻风杆菌氧化(14)~C-棕榈酸产生(14)~CO_2。提示IL-2/LAK细胞在溶解麻风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时,可能还具有影响胞内杀菌物质对麻风杆菌活力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窥镜下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Q  Liu J  Xu X  Hou Z  Zhuang H  Xue J  Wang J  Cao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61-363
目的 评价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ULP)的疗效及其与前列腺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1988年至1998年10年,采用TULP治疗的4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对手术技术、手术前后的症关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23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TULP手术效果与前列腺大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469例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值由术前的26.7降到术后的14.2;最大尿流率平均值由6.2ml/s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仙龙方的体内、体外抑癌作用及机理。方法:用 BALB/C 小鼠,荷肝癌和艾氏癌实体瘤,经口给药,观察肿瘤的抑制程度和动物的生存状况。结果:给药组肿瘤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仙龙方还能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生命延长率为30%~69%。体外实验显示仙龙方对人癌细胞的抑制有一个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肝癌的曲线之回归系数 r=0.9983,IC_(50_值为14.8±2.8μg/ml;胃癌曲线的系数 r=0.9995,IC_(50)值为9.7±5.1μg/ml,表明胃癌细胞更敏感些。细胞学研究发现癌细胞的不同程度的损伤、核染色质的凝聚现象及内质网肿胀,流式光度术分析 DNA 组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结论:仙龙方有诱导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具有纯天然、很少毒副作用和抗药性,并价廉适应面广特点,据笔者近10多年在美欧非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例HIV、AIDS病人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中药、针灸对治疗HIV、AI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黄益肾方提取物(CYE)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8.8g/kg、4.4g/kg、2.2g/kg连续灌胃给予CYE 6个月,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停药后继续观察4周,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3个剂量组与红细胞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小幅下降,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小幅上升,高中剂量组肝脏指数小幅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上改变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结论:CYE在临床推荐剂量下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