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在进行肝气郁结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中,采用金益强等制定的肝气郁结证临床诊断标准,其标准可分为两类症状: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肝气郁结证的情绪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指“抑郁太息、闷闷不乐、忧郁、沉闷思虑无穷。流泪”等症状。是本证的核心症状,同时是躯体症状的基础。躯体症状可分“胸胁、乳房、少度胀痛”等肝经循行部位症状的必备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缓解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中医证候(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发热)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WBC、NEU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加味大柴胡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患者CRP、WBC、NEUT%,改善腹痛、纳差等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 应激反应来研究肝脏象的中医证候是近几年证候研究的热点 ,肝气郁结证在肝脏象证候中处于核心地位 ,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 ,患者多表现为认知、人格等心境障碍 ,病理反应涉及中枢及外周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网络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粉口服。6周后比较临床症状、内镜及组织学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镜下炎症程度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学炎症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时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了解胆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并确定置入支架的外径及长度;然后胆管置入导线,并在导丝引导下按常规置入胆管引流支架.术后观察血清淀粉酶变化及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 25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肝总管癌4例,胆囊癌侵犯肝总管2例,胆总管癌1 5例,胰头癌4例)24例一次操作成功,1例需两次才成功,置入塑料支架25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黄疸消失率48%、88%、96%.未发现与操作相关的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未发现支架移位和阻塞情况.结论 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下支架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消除黄疸,防治化脓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血清及胃黏膜中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和活性,结合症状自测量表(SCL-90)问卷调查,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40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水煎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SCL-90评分变化及血清、胃黏膜IL-1β、TNF-α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SCL-90躯体化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及胃黏膜IL-1β、TNF-α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1月,治疗组SCL-90躯体化、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同时,血清及胃黏膜IL-1β、TNF-α亦有下降(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等情志因素致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柴胡疏肝散水煎剂疏肝和胃,通过调整体内IL-1β和TNF-α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呆病的针刺治疗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17年间针灸治疗现的治疗作以总结,包括体针、水针、针体结合水针、电针、综合疗法等。并对针灸处方递穴规律及水针用药规律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对老年呆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赵绍琴教授基本经验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内科保守疗法仍是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所取得的良好疗效引起了国内外肾脏病学界的广泛关注。赵绍琴教授提出慢性肾脏病并非单纯肾虚之论,认为CRF基本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以邪实为主,多热多瘀,治疗当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的基本治法贯穿始终,创立基本经验方。本课题在既往临床观察的基础上,从动物实验进一步考察基本经验方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