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轮匝肌的解剖结构和力学方向对上睑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眼轮匝肌对上睑形态的影响,设计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改善上睑形态的目的.方法尸体解剖测量眼轮匝肌形态和力学方向.活体测量上睑皱襞距睑缘的距离、平视时上睑缘和上睑皮缘的位置.针对单睑伴内眦赘皮、重睑伴内眦赘皮、上睑皮肤松弛下垂的眼轮匝肌的形态特点,手术延长眼轮匝肌下缘,加高上睑弧度,重塑内眦角.结果单睑、重睑、内眦赘皮在上睑皱襞距睑缘的距离、平视时上睑缘和上睑皮缘的位置手术前后有明显差异.手术可使眼轮匝肌下缘延长,上睑弧度加高,明显改善上睑外形.结论通过对眼轮匝肌的整形重塑其结构,可达到改善上睑外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DS)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表面活性物质由磷脂和蛋白构成,其中蛋白包括SP-A、B、C、D.目前发现SP-B、C和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3的异常与RDS的发生有关,导致足月或近足月儿发生类似RDS的病变.而SP-A、D和其他相关蛋白与BDS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究RDS和基因突变的关系,有助于产前检测和产后治疗RDS患儿,研究和发展更积极的RDS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经PICC导管化疗对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19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98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实验组96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并发症状况.结果 经协方差分析,化疗后实验组患者仅在全血高切相对指数一项指标上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38),其他血流变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PICC化疗后实验组患者在臂围增粗、皮温升高、皮色变化、穿刺点红肿、自觉不适症状与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 =0.495).结论 经PICC导管化疗基本没有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异常,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耳再造术中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耳再造术中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方法,以期达到形态逼真的再造耳郭.方法 取自体第6~8肋软骨作为耳支架材料,分3层雕刻出包括耳甲、耳轮、对耳轮、三角窝及舟状窝等在内的细微解剖结构,将其拼接固定成三维立体耳支架并用于耳郭再造.结果 临床应用205例,除6例因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引起耳支架变形外露,其余均效果满意.再造耳郭形态自然逼真,结构清晰牢固,立体感强,质感柔韧,具有个性化.结论 用自体肋软骨雕刻而成的三维立体耳支架,是目前耳再造术中安全可靠、理想实用的耳郭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外部分学者认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灰质前角残存的运动神经元可以发出新的轴突,长入与脊髓重新建立联系的神经根,逐渐恢复已丧失的功能[1,2]。本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脊神经再植入脊髓后的转归,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MAC系统在脊柱前路固定中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AC系统在脊柱前路固定中应用。方法 :从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6月本院应用MAC系统行脊柱前路固定 2 0例。结果 :随访 7~ 11个月 ,平均 9个月 ,经X线拍片植骨全部愈合 ,MAC系统固定良好 ,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据Frankel分级术后 :A级 1例 ,B级 1例 ,C级 5例 ,D级 4例 ,E级 9例。结论 :前路减压 ,应用MAC系统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MAC系统确保了脊柱内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杨群 《护理学杂志》2009,24(4):49-50
目的探讨精细过滤输液器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行盖诺加顺铂(NP)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在采取冰敷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精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采用普通避光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精细过滤输液器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普通输液器。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撕脱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伴有深部组织损伤及创伤失血性休克。积极做好生命的抢救工作同时,努力做好大面积撕脱伤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修复受伤部位的外形,恢复肢体功能是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5例大面积撕脱伤患者,不仅成功抢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获得良好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肝糖原贮积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间断乏力、腹胀5年,加重伴尿黄14日于2005-12-21入院.入院查体:T 37.2℃,P120/min,R 18/min,BP 14.0/9.0kPa.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12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下界位于肋下约8cm,肝区叩击痛阳性,脾大平脐,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