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孤雌激活是对卵母细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进行刺激,使之保持二倍体状态下发生有丝分裂获得早期胚胎发育.人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获得的囊胚,可为人类干细胞建系提供崭新的来源,由此产生的胚胎干细胞称为孤雌胚胎干细胞.此研究已在许多哺乳动物物种中进行,如小鼠、牛、猴已获得囊胚,并在小鼠和猴成功进行了干细胞建系,目前成为多国科学家的关注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常规抗病毒治疗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患者HAMD指数影响。方法选取本溪市传染病院患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3个疗程,对HAMD指数及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2例患者HAMD抑郁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抑郁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达75%。结论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能够改善HAMD指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84靶向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蛋白(TNFAIP)2对肺癌增殖、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正常人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R-184与TNFAIP2 mRNA的表达,qRT-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BEAS-2B)、肺癌A549细胞miR-184与TNFAI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血管形成实验检查各组血管新生能力。过表达miR-184及干扰TNFAIP2后,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能力,双荧光色素酶试验验证miR-184与TNFAIP2的结合位点。结果 miR-184在肺癌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A549细胞miR-18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EAS-2B细胞,而TNFAIP、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ESA-2B细胞(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84组血管新生能力明显减弱,而干扰TNFAIP2表达后,si-TNFAIP2组...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以肺结核为载体,探讨腧穴反映病症效应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分别采集肺结核患者、健康自愿者包括双上肢在内的正面半身红外热成像。以经穴红外高温异常频率,经脉红外温度温差率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肺结核患者高温异常经穴在肺经上呈集中分布趋势。②肺结核患者手三阴经脉温度变化均高于对照组,双侧肺经为显著,P<0.05。③心包经内关穴高温异常频率显著,提示病变部位相关经脉和经穴同样具有循经病理效应。结论 :肺结核患者,病变脏腑及部位相关经脉、经穴红外温度均呈高温改变;病理效应以经穴为显著,并具有循经特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提高
手术过程中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 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男性头颅标本。
上方去除脑组织,显露卵圆孔。模拟Hartel 前入路,从标本唇联合外侧2 cm处进针,另2 个参考点为患者瞳孔下方
1 cm处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 cm处,直视卵圆孔调整穿刺针位置,将穿刺针放置卵圆孔,根据穿刺针穿刺路径逐
层分离组织,记录穿刺路径周围组织结构。结果:穿刺路径上经过的肌肉结构有颊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血
管结构有面动静脉、面横动静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如咬肌支、颊肌支;主要神经为面神经的分支颊神经;以及皮肤、
腮腺、副腮腺、腮腺管、颊脂体等结构。结论: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难免对神经、肌肉、血管等结构有所损伤,
但单次穿刺对上述解剖结构的损伤多症状轻微,严重的损伤多来自于锐性针尖的直接切割以及反复多次的穿刺造成
的医源性损伤。使用内含针芯的钝缘穿刺针以及不完全退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三维CT、立体定
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损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胰岛素及血压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胰岛素。结果 B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 01),但比C组的水平低(P<0. 05);内皮素与年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对其采取干预可能是降低血压、改善糖耐量及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逆转为正常状态的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