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致黑舌和黑毛舌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4月~2020年7月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Medline 数据库,筛选获得利奈唑胺致黑舌和黑毛舌病例报道的相关文献,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2.
毛舌是一种发生在舌背的毛发状病损,可被食物、烟草或者显色的微生物染色,从而呈现多种颜色如白色、黄褐色和黑色。毛舌是一种良性损害,但可引起口腔异味、口干、美观等问题,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目前毛舌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总结现有研究下毛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可能涉及丝状乳头代谢异常、口腔微生物失衡、免疫异常状态和相关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2岁,农民,因“口干、舌背黑苔4月余,上腹不适20余天”而于2008年4月26日入我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背黑苔、口干、口渴、双颊部疼痛不适,饮水后口干、口渴无明显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正>1 病例资料1.1 病例1患者女,52岁,2019年7月13日以"头痛3月,加重1周"入院,诊断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行右侧额叶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39.5℃。头颅MRI示:右侧蝶窦顶壁骨质异常改变伴异常信号影,考虑脑脊液漏。2周后行阔筋膜取出术+前颅窝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给予美罗培南2 g,ivd,q8h,联合万古霉素1 g,ivd,q8h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等数据库中收载的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结果检索到20篇共26例关于利奈唑胺致黑毛舌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以男性为主(18例,69.23%);20岁以下患者11例(42.31%),52岁以上患者10例(38.46%);黑毛舌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用药后的10~14 d左右;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并给予适当的口腔护理后7~30 d舌部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应尤为注意,避免长期用药,用药过程中注意口腔护理,以减少黑毛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21,(1):171-172
<正>1病历资料患儿,男,10岁,体质量33 kg,因左侧膝下外伤50余日,发热12 d于2019年8月25日收住本院骨科。患儿7月6日因左侧膝下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清创缝合术。7月31日患儿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5℃↑,无寒战、抽搐,拆线时发现局部有脓血,伤口愈合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致黑舌或黑毛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对2000年1月—2021年1月收载的利奈唑胺致黑舌或黑毛舌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黑舌或黑毛...  相似文献   
8.
黑毛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8岁 ,因舌黑变 1年多就诊。患者于 1年多前无诱因从舌后部开始出现舌背呈黑色改变 ,逐渐扩大 ,约 2个月后弥漫于整个舌背 ,表面粗糙 ,有麻木 ,肥厚及异物感 ,味觉无改变。伴有食欲不振 ,上腹不适 ,消化不良。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无效。患者无吸烟史 ,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平时不涮牙查体 :各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舌背部可见弥漫性黑色及黄褐色斑块 ,表面粗糙 ,呈乳头状或绒毛状 ,边界清 ,用棉拭子不易擦掉。口腔粘膜、咽部及舌下未见异常。刮取表面物涂片 ,未查见真菌 ,其它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黑毛舌。用钝器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致黑毛舌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抗菌药物致黑毛舌的文献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可疑抗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症状、诱导时间、处理措施、转归时间、可能诱发的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文献26篇,包含病例38例,其中男性24例,患者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83岁;有慢性基础疾病22例(57.9%);26例(68.4%)出现黑毛舌,12例(31.6%)出现黑舌;怀疑引发黑毛舌的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24例(63.2%),甲硝唑4例(10.5%);2周内发生的有26例(68.4%),利奈唑胺与甲硝唑在诱导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周内转归28例(73.7%),出现黑毛舌后立即停药与用足疗程后停药患者的转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黑毛舌多发于男性、50岁以上、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基础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抗菌药物中利奈唑胺与甲硝唑最易发生此类不良反应,多为用药...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传统中医诊断疾病、获取疾病征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医舌诊包括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中舌色包括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及紫舌等,舌体有老、嫩、胖肿、瘦瘪、芒刺、齿痕、裂纹等,舌态有痿软、强硬、舌纵、震颤等;舌苔分苔质、苔色,苔质有薄、厚、润、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