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88篇 |
免费 | 1250篇 |
国内免费 | 5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79篇 |
妇产科学 | 102篇 |
基础医学 | 331篇 |
口腔科学 | 58篇 |
临床医学 | 2121篇 |
内科学 | 1764篇 |
皮肤病学 | 123篇 |
神经病学 | 339篇 |
特种医学 | 3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645篇 |
综合类 | 6685篇 |
预防医学 | 3132篇 |
眼科学 | 72篇 |
药学 | 6413篇 |
72篇 | |
中国医学 | 2040篇 |
肿瘤学 | 6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94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431篇 |
2021年 | 666篇 |
2020年 | 531篇 |
2019年 | 455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520篇 |
2016年 | 549篇 |
2015年 | 715篇 |
2014年 | 1140篇 |
2013年 | 1074篇 |
2012年 | 1447篇 |
2011年 | 1385篇 |
2010年 | 1321篇 |
2009年 | 1152篇 |
2008年 | 1303篇 |
2007年 | 1049篇 |
2006年 | 1000篇 |
2005年 | 947篇 |
2004年 | 905篇 |
2003年 | 865篇 |
2002年 | 801篇 |
2001年 | 754篇 |
2000年 | 703篇 |
1999年 | 594篇 |
1998年 | 497篇 |
1997年 | 461篇 |
1996年 | 481篇 |
1995年 | 414篇 |
1994年 | 433篇 |
1993年 | 290篇 |
1992年 | 307篇 |
1991年 | 307篇 |
1990年 | 260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传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7,(4)
<正> 患者、女、12岁,反复呕吐9yr(年)。3-8岁时每1-数月呕吐1次。9-12岁时,发作频繁、每次发作3-7d(天),每日呕吐数次至几十次,严重时呕血,伴头痛、头昏、多泪、流涎、腹痛;间歇期一般5-7d,最短2d、最长20d。发作时体温正常,有(或)无脱水征,颈软,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眼底正常,屈光不正。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脑脊液常规、血电解质均正常。B超、心电图、脑电图、全胸片均无异常发现,胃肠造影(3次)示胃蠕动增强。治疗经过:1983年7月以前未经治疗。1983年7-12月曾用阿托品、冬眠灵、谷维素、硝基安定、饮冷开水、静脉补液、中药、改 相似文献
2.
3.
4.
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我们以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5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拟蜈蛇达络散治疗乳腺增生症10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它可分为乳痛症(乳腺组织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等.主要临床表现是乳房随月经周期的改变出现周期性疼痛,以及乳房内大小不同的肿块和压痛.目前西医除了必要时手术治疗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自拟"蜈蛇达络散"治疗本病,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氟达拉宾的药物学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达拉宾(Fludarabine,F-ara-A)是一种氟化腺嘌呤类似物,其分子结构为9-β-D-阿拉伯呋喃糖-2氟腺苷-5′-单磷酸,即氟化阿糖腺苷.氟达拉宾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对分裂期和静止期的淋巴细胞都有选择性抑制作用.F-ara-A对提高B细胞型恶性疾病的疗效起重要作用[1].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F-ara-A可加强阿糖胞苷的活性代谢物Ara-CTP的积累,用于急性白血病.另外,移植者可使用F-ara-A加强免疫抑制.在国际CLL药品市场中,F-ara-A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应用甚少.我们就此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1-05~2002-04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85例,分为:药物组98例,男52例,女46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50.4岁±12.6岁;对照组87例,男48例,女39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51.0岁±11.8岁。两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意义。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且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