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6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9篇
临床医学   633篇
内科学   28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79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584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93篇
  85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1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开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酞普兰在我国应用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25例抑郁症病人接受了该药治疗,剂量为20~60mg/d,疗程6周,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疗效,同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上述2种量表在治疗前后的得分均有显著下降,显效率为81%,且副作用轻微,因子分析发现,该药对抑郁焦虑因子的作用快而强,但睡眠因子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西酞普兰为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2.
史辰涛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5):87-89,93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接受常规肝癌介入治疗者定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西普肽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者定为观察组.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减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前循环大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及其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每日二次静脉滴注,两次使用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差别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htel指数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ht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的总数为37例,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5.
西酞普兰(喜普妙)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仅与传统抗抑郁药有相似的抗抑郁作用,且不良反应小。2004年6月-2005年12月,笔者观察了西酞普兰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西酞普兰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市广慈医院就诊的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执行功能及眼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眼动功能、执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阴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阴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且观察组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眼注视点(NEF)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别分析值(D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EF与RSS评分高于对照组,D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82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5.85%(χ2=8.979,P=0.003);治疗1个月后,2组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下降/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低于对照组的43.90%(χ2=8.483,P=0.004)。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相较帕罗西汀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方面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更为突出,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旋-3-正丁基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用两血管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组、假手术组和NBP组,NBP组以丁苯酞灌胃1个月,VD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植物油,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形态.结果 NBP组和假手术组和VD组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8.34±2.46)s,(14.83±3.77s),(75.74±6.33)s];原平台象限时间[分别为(26.45±4.66)s,(35.21±3.78)s,(18.67±5.39)s].与VD组相比,NBP组明显缩短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增加原平台象限时间,并在HE染色中减少神经元坏死.结论 NBP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3-n-butylphthalide (NBP) on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vascular demensia (VD) rats. Methods VD model rats was established by two-vessel method. 60 3-month-old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D group, sham-operate group and NBP group. Rats in NBP group were given NBP 120 mg · kg-1 · d-1 ,VD and sham-operate group were given equal quality vegetable oil.Morris water maz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each group and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hippocampus morphology of the rats. Results The escape latency in hidden plat test was( (38.34 ±2.46 ) s, ( 14.83 ± 3.77s ), ( 75.74 ± 6.33 ) s ) and the original platform quadrant time was ( ( 26.45 ± 4.66 ) s,(35.21 ±3.78)s, ( 18.67 ±5.39)s) in NBP group,sham-operate group and VD group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VD group, NBP group had obviously decreased escape latency in hidden plat test, increased original platform quadrant time and distinctly decreased the necrosis of the neurons in HE dyeing. Conclusion NBP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deficits in VD rat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西省龙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药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胶囊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变化,检测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7.954,P=0.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6、2.407,P=0.002、0.019);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395、6.834、8.216;P=0.020、0.000、0.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3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或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