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9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34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216篇 |
内科学 | 124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65篇 |
综合类 | 848篇 |
预防医学 | 453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584篇 |
中国医学 | 1636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1篇 |
2023年 | 292篇 |
2022年 | 313篇 |
2021年 | 415篇 |
2020年 | 380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段东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18(1):43-45
本文介绍了简易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飞机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经实例分析说明此方法运算简便,科学性强,适合在检疫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思伤脾”状态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思伤脾"状态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和辨证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全国79家三级中医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同步进行专家问卷调查,运用系统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调查表信息中隐含的客观规律。结果:"思伤脾"状态中医辨证可大致分为脾气虚弱、心脾两虚和肝胃不和3个单证,因子分析提取了每一证型的主要辨证依据。结论:"思伤脾"状态调查表符合中医理论,反映临床实际,为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临床症状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甲状腺病科、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科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通过中医症候量表收集其四诊信息,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病案267例,规范名称后筛选得到频次>10%的中医症状、体征52项,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急躁易怒(73.03%)、神疲乏力(69.66%)、记忆力下降(62.17%)、焦虑(61.80%)、咽部异物感(54.68%)、口干(51.31%)、心慌心悸(50.56%)、情绪低落易悲伤(50.19%),最常见的体征为甲状腺肿(68.16%);频率>10%的舌象8项,最常见的为白苔(71.16%)、薄苔(61.05%)、齿痕舌(31.09%);频率>10%的脉象3项,最常见的为弦脉(34.83%)。聚类分析后得到中医证型3项:肝气郁结、脾虚痰湿证;肝经郁热、脾虚痰凝证;脾肾不足、阴阳两虚证。结论 本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临床辨证为三型:疾病初起为肝气郁结、脾...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分析国家竞走集训队运动员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体能耐力运动员运动疲劳调查表》和《运动员劳累自我评价表》,调查国家竞走集训队运动员在2个月中高等强度训练后的中医症候因子及主观劳累程度.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竞走运动员疲劳的中医证型.结果:40例国家竞走集训运动员劳累自我认知评价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毛德西教授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的新处方。方法:根据“K-聚类分析”和跟师学习,使用WPS软件录入数据,分析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26.0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得出新处方。结果:筛选出355首处方,涉及234味中药,用药总频数为4 624;用药频数大于50的有桑叶、杜仲叶、天麻、荷叶、绞股蓝、罗布麻叶、银杏叶、赤芍、丹参等,以上药物四气统计结果为寒性药945次,平性药808次,温性药436次等;五味统计结果为苦味药1 963次,甘味药1 427次,辛味药637次等;归经统计结果为肝经1 848次,肺经855次,心经818次,脾经795次,胃经760次,肾经329次等;功效统计结果为平肝息风药489次,活血化瘀药394次,补气药370次,发散风热药359次等;高频用药“K-聚类分析”得出两组药物,第1组:桑叶、杜仲叶、天麻、荷叶、绞股蓝、罗布麻叶、银杏叶、赤芍、丹参;第2组:白术、茯苓、半夏、黄连、葛根、麦冬、蔓荆子、牛膝、石菖蒲、决明子、茺蔚子、郁金、甘草、钩藤。结论:毛德西教授治疗眩晕(高血压病)用药四气以寒性和平性为主;用药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照护模式对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的8 ~18岁慢性病患儿394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20.O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患儿家庭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家庭的一般特征及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慢性病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4类:管理有效型、基本适应型、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4类家庭照护模式中患儿的病程、半年内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缺课天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半年内缺课天数、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分别β=-0.119,-0.147,-0.248,-0.294,均P<0.05),解释了患儿生活质量23.1%的变异量.结论 慢性病患儿家庭采用的4类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照护模式的特征和差异为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更精准的疾病管理计划,有效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聚类分析理论,综合考虑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多个因素,采用最大矩阵元法,对南通市区和六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各城镇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排序。得到如下的结果:按污染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汇龙,掘港,海门,市区,如城,金沙,海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