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4篇 |
免费 | 1190篇 |
国内免费 | 8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41篇 |
基础医学 | 1107篇 |
口腔科学 | 615篇 |
临床医学 | 1356篇 |
内科学 | 448篇 |
皮肤病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223篇 |
特种医学 | 3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36篇 |
综合类 | 3031篇 |
预防医学 | 738篇 |
眼科学 | 69篇 |
药学 | 1956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890篇 |
肿瘤学 | 5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315篇 |
2023年 | 451篇 |
2022年 | 486篇 |
2021年 | 531篇 |
2020年 | 543篇 |
2019年 | 379篇 |
2018年 | 276篇 |
2017年 | 337篇 |
2016年 | 400篇 |
2015年 | 379篇 |
2014年 | 518篇 |
2013年 | 571篇 |
2012年 | 735篇 |
2011年 | 866篇 |
2010年 | 643篇 |
2009年 | 631篇 |
2008年 | 701篇 |
2007年 | 576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498篇 |
2004年 | 346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6岁,主因“酗酒,肝功能异常5年,神志恍惚一天”于2002年3月21日收入我院。患者有饮酒史,每日一斤左右。5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B超示肝脾轻度异常。自服保肝药半个月后自觉无不适即停药,坚持正常工作。1999年曾因“感冒”收入我院中医科,化验肝功能轻度异常,对症治疗一个月,肝功能正常后出院。今日饮酒后出现神志恍惚,急收入院。否认肝炎及其它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及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嗜烟,每日20支。酗酒,每日一斤. 相似文献
2.
3.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此技术在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对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技术特点、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将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可实现的技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利用纳米栽体传递药物和转移基因的报道颇多。本文主要就纳米基因转移栽体的分类,在头颈肿瘤基因治疗中靶向性的获得与提高,以及存在问题与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作者应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测定了19例MDS病人骨髓CFU-GM,结果集落数(9±9/10~5MNC)低于对照组(P<0.01),集丛数(427±188/10~5MNC)和丛落比值(98.7)则高于对照组(P<0.01,P<0.05)。骨髓呈GO-I,GO-Ⅱ,GO-Ⅳ生长的病人集落和集丛内细胞大多数为分化不良的粒细胞。85%的GO-Ⅱ病人发展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生长类型与临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R_s=0.84,P<0.05。结果提示测定骨髓CFU-GM生长类型和集落定量对判断MDS预后、残存造血功能和指导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粒系和红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粒系和红系祖细胞影响。方法:分别将PNH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制备的植物血弟素刺激的T淋巴细胞条件培养液(PHA-TCM)加入粒系和红系祖的培养基中,用于PNH患者和下沉脸的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的(CFU-GM)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培养。结果:在含有PNH患者的PHA-TCM的培养条件下,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FU-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机制。方法 :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 ,采用常规染色和普通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性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分析免疫表型 ,单荧光胞浆蛋白标记分析周期蛋白表达和免疫印迹进一步证实周期蛋白 D3的表达情况。采用周期蛋白和 DNA双标记分析周期蛋白 D3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白血病原始细胞中 CD1 3 HL A- DR 细胞为 94.6 9% ,CD1 3 CD34 细胞为 96 .86 % ,CD41 a CD34 细胞为 41.6 0 % ,CD1 3 CD41 a 细胞为 40 .0 0 % ,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仪单参数分析证实周期蛋白 D3表达明显升高 ,周期蛋白 D3阳性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G1 期 5 2 .10 % ,S期9.90 % ,G2 M期 38.0 0 %。结论 :周期蛋白 D3的异常表达导致单核系白血病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同时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抽穗期群体源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施氮总量下,增加后期用氮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5:5,在倒4,3对两叶龄期等量分次施用穗粒肥,能提高抽穗期群体源库质量,提高群体成穗率,改善抽穗期叶面积组成,提高总颖花量和粒叶比,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形成高势粒比群体,从而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