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33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560篇
预防医学   32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1篇
  7篇
中国医学   649篇
肿瘤学   4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科用养血定风汤治疗以剧烈瘙痒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6岁,因发热伴腹痛、恶心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及退热药治疗3天效果不好。于第4天,去当地卫生院就诊,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8天,仍腹痛、发热,测T40℃,且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后应用菌必治等治疗5天,出现全身散在红色丘疹,伴有瘙痒及鳞状脱屑,经应用抗过敏药后,瘙痒减轻,后出现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丝,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田玉美,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田老治学严谨,医术精淇,医德高尚。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长消化、泌尿系统及妇科病的诊治。田老在教学、临床同时,勤于著述立说,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胃脘痛黄××,女,57岁。1989年12月14日初诊。胃脘疼痛20余年,1985年钡餐及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先后服用香砂  相似文献   
6.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生长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及河岸沙地等处,产于全国各地。苦参性味苦,寒,无毒,归肾、大肠、小肠经;除有清热燥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外,尤擅杀虫止痒,不仅能内服,而且能外用,对瘙痒性皮肤病及细菌、真菌、昆虫,原虫所致的皮肤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8%~35%苦参煎汁对许兰氏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真菌有抗菌作用,并可杀灭阴道滴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下面仅就苦参在皮肤科的应用作一介绍:1、滴虫性阴道:苦参30g,蛇床子15g,明矾9g,水煎…  相似文献   
7.
锡类散治疗原发性肛门周围瘙痒症54例报告安徽省阜阳市肛肠病专科医院(安徽阜阳236015)牛治君,牛明星,姚歌中,牛文潮肛门周围疡痒症,是由多种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局部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肛门周围瘙痒症。我们于198...  相似文献   
8.
吴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86-586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药补用熏洗,对难治性肛门瘙痒症治疗,疗效满意,再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男性,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半年~3年,皮肤增厚呈放射状褶纹25例,散在性裂口伴出血5例。20例均因瘙痒而影响睡眠,1个月内痊愈21例,占70%,3个月内痊愈9例,占30%。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是一种以风团时隐时现为主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忽起忽退,瘙痒不堪,消退后不留痕迹。以下三则验方均经笔者临床验证,确有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祛风活血疗瘙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瘙痒一证,根本之因在于风。但风之为病,有内、外之不同。仅外风又有兼寒、热、湿之异。内风有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之别。故其治疗应有差异。但因均属有风,故应首重祛风。其次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而活血又为必不可少。基于此认识,自拟祛风活血汤为基础方,然后根据辨证分型,灵活加减,在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方用书之于下。 药物组成:生地、蚤休各30g、白藓皮、地肤子各20g,当归、紫草、白僵蚕各15g、甘草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