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7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6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983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1224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08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378篇 |
综合类 | 308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眼科学 | 194篇 |
药学 | 137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272篇 |
2014年 | 509篇 |
2013年 | 640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 (coralporoushydroxyap atite,CHA)作为眶内植入材料用以矫正无眼球的眼窝凹陷 ,由于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义眼片较好的活动度及较少的植入物排斥、脱出和感染等优点 ,目前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眶内植入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植入物仍有不少并发症 ,尤其当暴露面积较大如直径大于10mm时处理比较棘手 ,有时不得不被迫取出眼台。我们对12例植入物大面积暴露者采用保存人羊膜移植联合睑缘缝合进行修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8至2001年收治眼球…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体内植入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内植入物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加强人体内植入物管理,包括从采购、使用到使用后不良反应监测的全程管理,对医院的医疗发展和管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3年7月~1998年1月为103例(10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国产房水引流物(HAD)置入术。术后平均随访328月。术后1年时平均眼压22±1.4kPa。术后1~5年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38%,804%,771%,710%及643%。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病例,其术后1年时的成功率为89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持续性浅前房,局限性脉络膜脱离及眼压升高等。认为HAD可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及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亲水性丙烯酸脂植入物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1例 3 5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观察眼压、视力、视野、并发症等情况。其中 5例 5眼单纯行非穿透小梁手术 ,6例 6眼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 ,2 0例 2 4眼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及丙烯酸脂植入物 ,随访时间 6~ 2 4个月 ,平均 12 5 4± 4 3 1月。结果 术前口服及点眼药物控制下平均眼压 2 5 1± 7 92mmHg ,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1 6± 6 79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3 3眼 ) 15 7± 5 78mmHg ,经统计学处理 ,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前房深度稳定 ,5例有较轻的葡萄膜炎反应 ,术后 1周及 6个月视力较术前无下降 ,术后 6个月复查视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及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及丙烯酸脂植入物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确定 ,手术并发症少 ,对术后视功能影响小 ,但需要较高的手术技术。长期随访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采取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样本收集时区规划为2020年3月~2020年6月,且就该时区内随机抽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取的250件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25件。对照组器械采用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器械则采用规范化管理。就两组器械清洁灭菌效果及各科室使用人员满意率予以分析比对,评价其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100.00%)及灭菌合格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3.60%;88.80%),2项比对结果均差异显著(χ2/P:8.264/0.004;12.359/0.001);且该组使用满意率(97.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比对结果差异显著(χ2/P:3.914/0.048)。结论:通过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采取规范化管理效果理想,其能够有效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不连是骨折晚期常见的临床问题,数十年来,在各种新式内外固定材料、普及的显微外科技术、创新的植骨材料,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全面帮助下,骨不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的:总结骨不连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以后更好地治疗骨不连提供技术理论和方法选择。
方法:由第一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0年1月至2013年5月发表的有关骨不连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文献,以“fracture nonunion,treatment,progress”或“骨不连,治疗方法,进展”为检索词。同一领域则选择近期发表或者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排除重复性研究及时间跨度大的文献,从检索结果中共选择了48篇文章进一步分析。骨不连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非手术方式和手术方式,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方式为主且高效。骨折愈合是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一旦骨不连发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重视软组织的保护,必要时联合运用多种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目的:总结骨不连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以后更好地治疗骨不连提供技术理论和方法选择。
方法:由第一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0年1月至2013年5月发表的有关骨不连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文献,以“fracture nonunion,treatment,progress”或“骨不连,治疗方法,进展”为检索词。同一领域则选择近期发表或者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排除重复性研究及时间跨度大的文献,从检索结果中共选择了48篇文章进一步分析。骨不连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非手术方式和手术方式,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方式为主且高效。骨折愈合是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一旦骨不连发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重视软组织的保护,必要时联合运用多种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方法: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20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手术优良率达100%。术后X线征显示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移位、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