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550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42篇
  3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14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紫杉醇是90年代应用较多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新药。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它可通过促进纺锤体外微管蛋白亚单位的聚合而促进微管的装配;即使在正常微管装配所需要的介质(如三磷酸鸟甘,GTP)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这种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无功能的微管。通过干扰微管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使细胞停止在细胞周期G2晚期和有丝分裂期,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复制并使神经组织的功能受到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凝血酶水溶液稳定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水溶液稳定剂的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保存13d活性下降率为50.2%,保存24d完全失活,37℃保存5d活性下降率为57.1%,保存10d完全失活,在凝血酶水溶液中加上稳定剂A和海藻糖,其稳定性大有提高,室温保存35d活性下降率为35%,37℃保存10d活性下降率为29.6%,提示:加入稳定剂A和海藻糖可提高凝血酶水溶液在室温和37℃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活性的变化。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脑缺血10min。将20只土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Ⅰ组(再灌注6h)、再灌注Ⅱ组(再灌注48h)、再灌注Ⅲ组(再灌注96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神经元微管运动蛋白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活性明显下降,在再灌注6h,48h,96h时期  相似文献   
4.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期意义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0例乳腺癌组织的Survivin的表达情况.化疗方案为CAF(CTX 600 mg/m^2,ADM 50 mg/m^2,5-FU 500 mg/m^2)、CMF(CTX 600 mg/m^2,MTX 30 mg/m^2,5-FU 500 mg/m^2)和TA(艾素75 mg/m^2,THP 30 mg/m^2),疗程≥3个疗程,每3周1个疗程.化疗疗效采用体检、乳腺B超、钼靶检测及术后病理分析综合判断.结果:60例患者中CR 3例,PR 40例,SD 17例,总有效率(CR+PR)为71.7%(43/60).其中pCR 1例,全组无恶化病例.60例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占51.7%(31/60),其中疗效明显占58.1%(18/31);Survivin阴性表达占48.3%(29/60),其中疗效明显占86.2%(25/29).化疗前后均检测了Survivin的57例患者中阳性率从50.9%(29/57)升高至71.9%(41/57),其中有21.0%(12/57)患者由阴性表达转变为阳性表达.结论:Survivin可能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一个可靠指标,且化疗后其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表明,双相抑郁将近80%以上的的病人会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而使用心境稳定剂者不足一半[1],甚至几乎没有[2],这与国内外双相抑郁的治疗指南有差异[3,4],说明我们很多的理论还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去。一般来说,碳酸锂的应用至少可以减少50%的转相率[5],针对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鼻咽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鼻咽癌的可能机理.方法 考马斯蓝染色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4μmol·L-1)对H5细胞骨架的影响;细胞刮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H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EGFR、PCNA、PI3K、Tubulin-β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H5细胞EGER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体内H5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姜黄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索作用H5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R、PCNA、PI3K、Tubulin-β的表达.结果 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刮痕边缘的H5细胞向划痕外迁出减少(P<0.05);H5细胞骨架染色逐渐降低(P<0.01);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可抑制H5细胞中EGFR、PCNA、PI3K和Tubulin-β的表达,并使EGFR mRNA表达下调.姜黄素抑制H5裸鼠移植瘤生长,用药组的移植瘤组织坏死更为广泛(P<0.01);高剂量姜黄素处理组H5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EGFR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GFR、PCNA和Tubuhn-β随姜黄素剂量的增高表达减弱,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或0.01);EGFR与PI3K、EGFR与Tubulin-β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PCNA与PI3K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EGFR影响细胞骨架,从而抑制鼻咽癌细胞H5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
9.
微管干预剂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条件下微管干预剂对大鼠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缺氧+秋水仙碱(微管解聚剂)组及缺氧+5、10、15 mmol/L紫杉醇(微管稳定剂)组。每组细胞加入刺激剂后,缺氧培养0.5、1.0、3.0、6.0、12.0、24.0h。采用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常规比色法检测细胞肌酸激酶(CK)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腺苷三磷酸(ATP)及腺苷二磷酸(ADP)含量。结果 (1)缺氧+秋水仙碱组及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细胞培养1.0~24.0h死亡率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5、10mmoL/L紫杉醇组6.0~24.0h时均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2)缺氧+秋水仙碱组培养1.0~12.0h时CK活性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0.5~12.0h时,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CK活性均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5、10mmol/L紫杉醇组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或P〈0.01)。(3)缺氧+5mmol/L紫杉醇组培养0.5~6.0h ATP含量[(49.9±2.8)、(40.7±2.0)、(25.8±1.9)、(19.1±1.2)μg/10^6个细胞]高于单纯缺氧组[(42.9±5.8)、(29.5±1.8)、(18.2±0.9)、(14.1±0.7)μg/10^6个细胞,P〈0.05或P〈0.01]。0.5~12.0 h时,缺氧+秋水仙碱组低于单纯缺氧组(P〈0.01);缺氧+15mmol/L紫杉醇组低于单纯缺氧组及缺氧+10mmol/L紫杉醇组(P〈0.01)。各组ADP含量变化趋势与ATP相反。结论 微管解聚剂和高浓度微管稳定剂可使缺氧心肌细胞ATP含量锐减。适宜浓度的微管稳定剂在缺氧早期可促进心肌细胞能量生成,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微管微创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的实际效果。方法对421例微管微创人工流产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运用微管进行微创人工流产明显优于常规人工流产。结论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