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2篇 |
免费 | 19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8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29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眼科学 | 367篇 |
药学 | 245篇 |
31篇 | |
中国医学 | 4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 探讨对眼底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眼底黄斑水肿患者80例(104眼),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设为对照组(n=40,52眼)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组设为研究组(n=40,52眼),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IOP)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治疗后研究组BCVA、CMT、IOP水平分别为(0.72±0.22)、(205.91±83.85)μm、(13.67±1.33)mmHg,对照组BCVA、CMT、IOP水平分别为(0.57±0.17)、(247.50±74.68)μm、(14.50±1.54)mmHg,研究组BCVA大于对照组,CMT、IOP水平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上海市崇明区长兴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8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1例。2组患者术前3 d均给予滴眼液治疗,术前行眼周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6、12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视力水平及治疗次数。结果 干预3、6、12个月,2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干预前,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视力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 <0.01);但干预3、6、12个月时2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度、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及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次数为(13.61±1.25)次,少于对照组的(19.85±1.69)次(t=60.909,P <0.001)。结论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在改善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及视力水平方面疗效相当,但康柏西普相较于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每个月注射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视力及治疗后3个月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CNV渗漏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效果相当,雷珠单抗在视力改善方面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811-1814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前降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依那西普组(依那西普治疗)和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依那西普组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12例行后凸矫形手术,年龄20~47岁,平均36.4岁。常规组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8例行后凸矫形手术,年龄18~50岁,平均38.5岁。对所有患者用药2周,按常规检测患者血清CRP、ESR,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显著。依那西普组较常规组治疗能更快速的降低CRP、ESR,第2周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依那西普能快速降低AS患者围手术期炎症指标,相对传统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显著,因此认为AS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依那西普能取得更好的降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V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CVA水平,以及降低CMT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激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观察康柏西普在眼科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98例进行观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予以康柏西普治疗,两组均间隔1个月实施重新注射,共注射3次,而后评价效果.对比两组疗效相关指标、不良反应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联合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行依那西普治疗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和39例对照组。治疗组行依那西普治疗,同时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只行依那西普治疗,共治疗24周。通过测量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指地距、Schober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指地距及Schober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 cell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RF/6A细胞分为正常组、VEGF组、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VEGF组和雷珠单抗+VEGF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AKT、p-AKT、P38MAPK及p-P38MAPK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AKT 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同时间不同浓度药物组细胞增殖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确定药物浓度225μg/m L和培养24 h继续实验。2)与正常组比,VEGF组细胞增殖率高,迁移数目多,单药组增殖率低,迁移数目少;与VEGF组比,VEGF+药组增殖率低,迁移数目少。3)与正常组比,VEGF组细胞凋亡率低,单药组凋亡率高;与VEGF组比,VEGF+药组凋亡率高。4)与正常组比,VEGF组磷酸化蛋白和mRNA表达高,单药组表达低;与VEGF组比,VEGF+药组表达低。结论两药通过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狼疮足细胞病(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足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泼尼松顺利减量到10 mg/d,未有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