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58篇 |
免费 | 3306篇 |
国内免费 | 48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2篇 |
儿科学 | 1132篇 |
妇产科学 | 287篇 |
基础医学 | 6936篇 |
口腔科学 | 1697篇 |
临床医学 | 12556篇 |
内科学 | 4673篇 |
皮肤病学 | 287篇 |
神经病学 | 3142篇 |
特种医学 | 150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5650篇 |
综合类 | 13065篇 |
预防医学 | 1560篇 |
眼科学 | 1260篇 |
药学 | 3031篇 |
94篇 | |
中国医学 | 1614篇 |
肿瘤学 | 26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8篇 |
2024年 | 914篇 |
2023年 | 1469篇 |
2022年 | 1724篇 |
2021年 | 2034篇 |
2020年 | 1943篇 |
2019年 | 1362篇 |
2018年 | 902篇 |
2017年 | 1270篇 |
2016年 | 1773篇 |
2015年 | 2132篇 |
2014年 | 2736篇 |
2013年 | 3296篇 |
2012年 | 4162篇 |
2011年 | 5511篇 |
2010年 | 4254篇 |
2009年 | 4336篇 |
2008年 | 3959篇 |
2007年 | 3653篇 |
2006年 | 3329篇 |
2005年 | 2872篇 |
2004年 | 2336篇 |
2003年 | 1692篇 |
2002年 | 1144篇 |
2001年 | 731篇 |
2000年 | 456篇 |
1999年 | 301篇 |
1998年 | 242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2.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是一种常染色体退行性疾病,由于芳香基硫酸酯酶A缺乏,导致硫酸脑苷酯堆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患者出现严重步态紊乱、痉挛、四肢瘫痪、功能退化,最后丧失全部自主功能。何 相似文献
3.
4.
魏银霖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6):56-56
5月8日是第60个世界红十字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昆山市红十字会血站把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采样知识的宣传开进了大学校园,得到了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董秀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4):334-334
据2005年31卷16期《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Bemad等和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Burns等在Canceer Research(2005,65:3035;3126)上报道,如果成年人干细胞离体培养增殖太久,有可能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6.
目前,翼状胬肉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传统手术方法的术后复发率可高达20%~70%[1]。为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自1996年5月至2004年6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90例,102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0例102眼中,男性35例43眼,女性55例59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24(5):283-287
人源性表皮黑素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初步建立及优化设计;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毛囊外毛根鞘无活性黑素细胞研究最新进展(综述);利用中性蛋白酶消化法扩增毛囊干细胞的实验研究;PDL585nm激光在体外对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α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衍生骨修复胫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兔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8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①取成人尸体胫骨4具(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切取干骺端松质骨及皮质骨2.0cm&;#215;0.5cm&;#215;0.5cm的骨块,经脱细胞、脱脂、脱蛋白及去抗原等处理后冻干,制备成生物衍生骨。②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编号后从自体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并将这24只大白兔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10mm骨一骨膜缺损模型,行常规钢板螺钉固定。③随机选取其中的20只,对同一只兔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将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4只兔作为空白组,双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然后分栏放养,观察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④在8,12,16.24周各时间点分别取出骨缺损修复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骨密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实验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各组动物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性反应,愈合良好。②各组兔骨缺损修复标本大体观察:术后8,12周实验组骨缺损部分修复,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16周时实验组的骨缺损修复和骨痂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4周时空白组的各缺损区均未发现有骨组织形成。③各组兔骨缺损区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术后8,12,16周时各缺损区的骨密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177;0.045比0.571&;#177;0.021,1.234&;#177;0.023比1.003&;#177;0.037,1.643&;#177;0.071比1.157&;#177;0.029,P〈0.05)。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生物衍生骨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90%~95%CML患者具有费城染色体(Pniladelphia.Pn)。其分子基础是9号染色体上的o-abl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上形成新的基因嵌合体-bcr/abl融合基因,即t(9;22)(q34;q11)。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