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5,(5):373-377
目的设计一条简便的桥环硫代吗啉化合物(1R,5S)-3-硫代-8-氮代双环[3.2.1]辛烷的合成方法。方法以内消旋的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和苄胺为起始原料,一步构建在2,5位具有顺式二羧酸酯取代的四氢吡咯关键中间体,再经过还原、合环等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本工艺路线操作简单,以35%的总收率(以内消旋的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计)得到桥环硫代吗啉化合物,新工艺克服了现有合成方法中反应条件苛刻、使用昂贵试剂等缺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氧化应激及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治疗机制.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DTC对照组36只、pQ染毒组56只、PDTC治疗组46只.染毒组和治疗组予生理盐水稀释PQ 80mg/kg一次性灌胃后2 h,治疗组给予PDTC 1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于生理盐水1 ml/kg灌胃后2 h,PDTC对照组予PDTC 1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不同处理后1、3、7、14、25、56 d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及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力升高,GSH-Px、CAT、SOD活力降低,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NF-κB活性在1、3、7、14 d明显升高,肺组织Hyp含量在14、28、56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治疗组血清中MDA含量降低,GSH-Px、CAT、SOD活力升高,与染毒组比较,相应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14 dMPO活力为(119.56±21.23)U/L,明显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组比较,治疗组在1、3、7 d肺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肺组织中Hyp含量在28、56d分别为(0.89±0.05)、(0.93±0.13)μg/mg,明显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轻.结论 氧化应激及NF-κB活化是参与PQ致肺损伤的重要机制;PDTC能纠正氧化还原失衡,抑制NF-κB活化,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小鼠全氟异丁烯(pert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周身暴露染毒装置对实验小鼠进行染毒,应用电泳泳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的表达情况;采用RIA检测血清中Ⅱ,1β、IL-8的含量变化。结果 PFIB吸入染毒后,肺组织内NF-k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染毒前30min PDTC(120mg/kg)预防可以显著抑制NF-kB的表达;小鼠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在PFIB染毒后显著升高,染毒前30min PDTC(120mg/kg)预防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升高。结论 PDTC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对NF-kB的抑制,进而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等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了过度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Hedgehog通路与NF-κB均被发现与多种癌症相关,本研究初步探讨在鼻咽癌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靶点治疗等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提取12例鼻咽癌、鼻咽炎患者病例样本总RNA反转录得m RNA的c DNA进行荧光定量PCR,通过统计相关系数得出Hedgehog通路与NF-κB相关性;利用不同浓度NF-κB抑制剂PDTC(50~400μmol/L)作用24 h鼻咽癌细胞株CNE1,以CCK8法检测PDTC对CNE1增殖的影响;并对受不同浓度PDTC影响下CNE1的Hedgehog通路与NF-κB基因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鼻咽癌、鼻咽炎病例样本中Hedgehog通路基因Gli、PTCH、SMO与NF-κB相关系数大于0.8,呈现较强的相关性;PDTC对CNE1有显著的增殖抑制,而且显著抑制NF-κB及Hedgehog通路各基因的表达。结论鼻咽癌中NF-κB与Hedgehog有较强的相关性,NF-κB抑制剂PDTC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以及NF-κB、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小鼠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防治效果,为寻找防治PFIB中毒的有效药物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全身暴露染毒装置对实验小鼠进行染毒,观察了PDTC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肺系数和支气管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染毒前30 min给PDTC(120 mg/kg)能显著提高PFIB[(0.170±0.005)mg/L]中毒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降低肺系数;染毒前60min,30 min,15 min给PDTC(120mg/kg)均能显著地减少BALF中蛋白含量;染毒前30 min给PDTC对抑制BALF中蛋白漏出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染毒后10 h给药(120 mg/kg)能显著性地增加BALF中总蛋白含量.结论PDTC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作用,但PDTC治疗时间延迟能加重肺损伤,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小鼠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周身暴露染毒装置对实验小鼠进行染毒,应用电泳泳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表达情况;采用RIA检测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变化.结果 PFIB吸入染毒后,肺组织内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小鼠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在PFIB染毒后显著升高,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升高.结论 PDTC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对NF-κB的抑制,进而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等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了过度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治疗机制。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DTC对照组36只、PQ染毒组56只、PDTC干预组46只。染毒组和干预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PQ80mg·kg-1一次性灌胃后2h,干预组给予PDTC10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于生理盐水1mg·kg-1灌胃后2h,PDTC对照组给予PDTC10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不同处理后1、3、7、14、25、56d观察大鼠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测定血清TGF-β1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分析TGF-β1、CTGF与Hy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大鼠染毒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含量各时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肺组织Hyp含量14、28、56d明显升高(P<0.01)。经PDTC治疗后,各时段TGF-β1、CT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yp含量在28、56d明显降低(P<0.01);TGF-β1、CTGF与Hyp含量均为正相关(P<0.05或P<0.01);病理检查PDTC干预组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轻。结论 TGF-β1、CTGF表达增强是参与PQ致肺损伤的重要机制;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降低TGF-β1水平及其下游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研究核因子(NF)-κ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为五组对HUVECs进行培养,即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缺血再灌注组(模拟缺血培养液培养30 min后换正常培养液再培养4 h)、缺血再灌注+0.1 mmol/L PDTC组、缺血再灌注+0.25 mmol/L PDTC组和缺血再灌注+0.5 mmol/L PDTC组。后三组均于模拟缺血再灌注培养前1 h在培养液中添加相应浓度PDTC。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DTC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模拟缺血再灌注刺激TNF-α、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模拟缺血再灌注刺激HUVECS上清液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1、0.25、0.5 mmol/L PDTC均显著降低模拟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TNF-α和ICAM-1的mRNA表达水平(P0.05)。0.5 mmol/L PDTC显著降低模拟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TNF-α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PDTC通过沉默p65,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的TNF-α和ICAM-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单纯染毒组(4个组)和干预组(4个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一次性灌胃PQ40mg/kg染毒,PDTC干预组在PQ染毒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在染毒后3、7、14、21 d各取1组动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MMP-2和TIMP-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血浆TGF-β1蛋白、肺组织TGF-β1、MMP-2mRNA表达随时问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IMP-1表达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干预组3、14 d TGF-β1mRNA表达分别为0.54±0.08、0.72±0.04,7、14 dMMP-2 mRNA表达分别为1.62±0.50、1.97±0.34,7、21 d TIMP.1 mRNA表达分别为1.79±0.21、2.00±0.34,与单纯染毒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DTC对肺损伤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中TGF-β1、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均有一定的下调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中毒早期炎症的损伤、调整MMPs/TIMPs间的平衡,从而延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